2016年第十期高层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01.12.2016  05:03

2016年11月24日上午,我院邀请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杨儒宾先生做了题为“双面黄老”的学术报告。我院王志东副院长主持会议并做总结发言。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傅永军教授、我院文化所所长涂可国研究员以及文化所、哲学所、历史所、国际儒学交流中心、科研处等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并进行了学术提问与互动交流。

2016年11月24日上午,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杨儒宾先生在我院做学术报告。(张元思 摄)

杨儒宾先生是台湾著名儒家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哲学、宋明理学、东亚儒学等。著作有《儒家身体观》《异议的意义:近世东亚的反理学思潮》《从五经到新五经》《1949礼赞》《儒门内的庄子》;编著有《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儒学的气论与工夫论》《东亚的静坐传统》《自然概念史论》等书。

在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中,杨儒宾先生站在文化人类学视野,追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史前印记,探析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形成过程。报告体大思精又深入浅出,逻辑严密而又形式活泼,是杨先生近年来在黄老学与文化学领域不懈探索的智慧结晶,是一场非常精彩的学术演讲。杨先生指出,老子的母性书写比重之高,远超过人类文明轴心时期的其他经典,在中国更是戛戛乎独造。围绕着“女性”这条主轴,我们看到老子所赞美的德性:守拙、谦让、不敢、无知、慈爱云云,无一不是母性文化的形象。这一母性文化又具有两面性,一面可概括为慈俭女神之道。“不敢为天下先”的哲学常可视为隐士哲学,慈与俭的哲学则可视为柔性的仁爱哲学。另一面可概括为阴沉女神之道,就老子哲学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又常以阴谋家的身分出现。这种善恶共纽的悖论是必然的自然律,所以大母神的双面性在许多初民文化或东方文化中都屡见不鲜。与此相应,“黄帝”的形象也具有两面性,一面代表着战争与杀戮,是破坏生命的战神原型;另一面又代表着创生、秩序(时空秩序、人文秩序)、创造和发明,是文化英雄的形象。双面黄老探索的价值在于:一个结合强烈民族主义的圣王意象到底要完成什么功能?它与仁说为主导的儒家价值体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于此重思黄老的双面性,或许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并处理文明与巫术的衔接与冲突。

最后,王志东副院长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杨儒宾教授的报告,并指出探讨史前文明在文化中印记或遗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既可以丰富和拓展学术研究的视野,做出推陈出新的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追根探源、抚今追昔,对于提高当前中国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做更扎实更深入的探索。(文/刘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