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5年:"足尖上的中国"见证国人生活水平提升

27.09.2014  20:09

  足尖上的中国:从“足不出县”到“走出国门”——旅游半径见证国人生活水平

  新华网合肥9月27日电(记者张紫赟 陈诺)又是一年国庆长假,安徽芜湖沈奶奶一家已经订好市周边的度假酒店。她的大女儿王青说:“国内的热门景点基本都玩过了,前两年去国外,今年在家好好休闲,享受假期。”

  从绝大多数国人“足不出县”,到今天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从公共节假日拥挤出游,到择日休闲度假……旅游半径的扩大和旅游理念的转变,见证着65年间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

  旅游是“奢侈品” 出远门不是“出差”就是“探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远门的不是出差就是探亲。”今年74岁的沈奶奶说,她因供职于百货站,才有机会常出去跑业务,顺便逛逛地方景点。

  “那时候还没有旅游的说法,都叫接待。”沈奶奶告诉记者,住宿一般是当地百货公司提供的招待所,吃在公司食堂。

  而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只有探亲时才会出远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李敏芳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每年要跟父母回150公里外的爷爷奶奶家,因交通不便每次要走三天四夜,“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苦,但当时很开心,因为只有这个机会可以走出县城。”

  “解放初期,旅游多是‘出差’‘接待’的概念,外国人来中国旅游,都要找外事办。”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说,旅游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全民也没有旅游意识。

  1949年12月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国营华侨服务社成立,但主要是保证华侨侨眷出入境旅行。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总社还隶属国务院外事接待单位。1978年,邓小平登黄山提出要发展旅游业,中国现代旅游业从此真正起步。

  “旅游”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成世界最大出境消费国

  1982年国家旅游局成立,1985年旅游业第一部行政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发布……改革开放后,国内旅游日臻完善,旅游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1992年,沈奶奶退休后,第一次坐上飞机和小女儿一家前往深圳旅游。“当时很害怕,一路都担心它掉下来。”

  “近年,节庆长假都会选择一两个国内景点‘双飞’。”沈奶奶一大家子开始把吃住行问题交给旅行团,自己只管好好玩。

  随着1995年“双休日”和1999年“黄金周”的推行,国内旅游获得空前发展,迈入大众旅游时代。大学毕业当老师的李敏芳也迎来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学校假期组织教职工去游玩,那是我第一次走出省外。”

  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突破30余亿人次。随着节假日景区爆棚屡现,沈奶奶的女儿女婿开始选择“出境游”,2011年大女婿就在非洲过年。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出境消费国。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报告称,我国出境游的市场需求和现实消费迅速平民化与多元化,出境客源地正从一线城市与沿海地区向二三线城市群和中西部地区转移。预计国内出境游人数2014年将迈入“亿人次时代”。

  旅游成国民休闲常态需求 私人订制“散客时代”来临

  近年,沈奶奶家的集体出游老传统又开始改变,散客化、自由行日渐成为年青一代的旅游新潮流。

  旅行团服务“打折”,景区见人不见景。沈奶奶的孙子陈力基本放弃报团旅行,而是空闲时约上几个好友,查攻略、划线路、订机票,然后背上包就出发。在他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说走就走才是“旅行的意义”。

  安徽大学旅游系副主任李经龙说,随着2008年《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的施行,国民大众常态化的非假日旅游需求不断增长,并且对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中国旅游正在进入“散客时代”。

  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首次在国家层面鼓励国民旅游休闲消费,进一步推带薪休假的落实;同年旅游法施行,从法律层面强化旅行社管理、旅游者权益保护,倒逼旅游业转型升级。

  “去年圣诞与女儿一起去欧洲,旅游项目很实在。”即将到来的2014年国庆长假,李敏芳也选择了在家休闲,“女儿有9天年假,11月旅游淡季时我们再出去。”

  今年国庆前,全国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运行14年的“假日办”撤销,我国旅游业正式走向“全日制”。

  原标题【 辉煌65年:"足尖上的中国"见证国人生活水平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