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岛将建成区域性现代国际城市
目前,青岛市实施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工作已全面展开,青岛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国际城市意识明显增强,以建设国际城市的先进理念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结合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切实做到实施国际城市战略与“十三五”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落实“三位一体”联动推进,充分发挥了国际城市战略的引领作用。昨日(1日),青岛举行《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指标体系》及《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2017年)》新闻发布会。根据计划,2016年青岛基本形成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功能框架,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将建成在东亚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文化软实力突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国际湾区都市。
战略目标 按照“两个一百年”三步走
按照“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确定三个发展阶段。国际城市战略主要分为基准启动期、实施展开期、中远规划期三个阶段组织实施。一是基准启动期(2016年),基本形成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功能框架。二是实施展开期(2017-2021年),围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初步实现建成区域性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三是中远规划期 (2022-2049年),围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在东亚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文化软实力突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国际湾区都市。
工作任务 四大领域26项重点工作任务
建立国际城市规划建设标准体系,重点落实7项任务:确立国际城市规划理念;制定国际城市建设标准;制定市政公用设施国际标准体系;建立城市交通国际标准体系;建立城市生态保障国际标准体系;建立国际城市卫生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建立城郊田园乡村生态化建设国际标准体系。
打造国际城市现代服务功能体系,重点落实7项工作任务:建立国际城市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国际城市教育服务体系;创建国际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构建城市管理“幸福社区”家园式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社区照料养老服务国际标准体系;以国际标准提升信用示范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提升国际城市现代产业综合实力,重点落实7项工作任务: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城市;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互联网工业智慧城市;建设东亚知名文化都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体育休闲之都”。
提升国际城市现代文明水平,重点落实5项工作任务:培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优化国际城市街区语言环境;推进出入境口岸通行流程便利化;建设国际化人才引进集聚城市。
工作机制 六个方面推进国际城市战略
制定 《青岛市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年度考核办法》建立常态化工作督导机制
建立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及其工作机制
建立市民信息调查社会建议征集工作机制
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及民间合作机制
建立国际城市战略评估展望研究推进工作机制
建立国际城市战略境内外宣传推介工作机制
幕后 历经半年多制定发布指标体系
根据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要求,由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上海社科院、野村综合研究所(上海)相关专家,历经半年多时间,制定发布了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构建五大方面35项量化指标
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两个层次。一级指标涵盖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成长力、国际吸引力和国际支撑力五大方面。 35个二级指标是针对一级指标细分后的具体量化指标。
国际竞争力包括人均GDP、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外贸易总额占GDP比重、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DP比重、对外直接投资额占GDP比重6项二级指标;国际影响力包括跨国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数量、外国金融机构数量、国际友好城市数量、国际组织总部和地区代表处数量、开通国际航线数量、国际互联网及主流媒体呈现数量6项二级指标;国际成长力包括R&D占GDP比重、PCT(专利合作协定)国际专利申请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学学历(含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万元GDP能耗5项二级指标;国际吸引力包括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外籍常住人口占总常住人口比重、每万人留学生数量、入境旅游人数占总常住人口比重、航空旅客吞吐量、国际会展年举办次数7项二级指标;国际支撑力包括人均预期寿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市区空气PM2.5年均浓度、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每十万人拥有博物馆与文化艺术场馆数量、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量、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量、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11项二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