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并肩看齐,华泰纸是咋做到的

17.05.2018  00:46

     弘扬企业家精神 聚力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故事

    2017年,华泰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30亿元,连续3年名列造纸行业首位。“华泰纸必须与国际并肩看齐!”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说,定了就要干,干就干好、干成。

    追赶国际先进企业的脚步并不轻松,首要难题是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1999年,华泰开始调整企业战略,李建华远赴世界造纸技术先进的国家考察纸机设备。到德国后,他了解到汉德公司有一台正在运行的新闻纸机准备转让。这台新闻纸机年产能达到16万吨,比当时华泰奋斗了20多年、10多条纸机的产能总和还要多。而且,这台纸机由于自动化程度高,人工、能耗等成本还不到传统纸机的1/10。李建华当即动了心。

    然而,李建华第一次走进汉德公司就遭到了“冷遇”。接待他的企业副总裁连座都没起,对旁边的人说:“他们出国不过是随便看看罢了。”他根本不相信华泰能买得起,更何况在此之前,已经有19家企业要买这台设备。

    “一定要为中国造纸争口气!有差距,就要赶超上去。”冷遇和差距并没有让李建华退缩,相反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凭借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李建华接连去了7次,经过艰苦谈判,终于以4.5亿元的价格将其买下。若购买这样一台新纸机,则需要约16亿元。

    如何把这个庞大复杂的“洋机器”安装运行起来?李建华先送职工到德国学习纸机操作技术,再进行纸机的“拆迁”。为保证纸机安装万无一失,他们采用照相、摄像、给各个部件编号的笨办法,运回来后就像小孩搭积木似的进行安装,一次就成功了。

    2001年,华泰第一条新闻纸机成功投产。接下来,通过连续增上6条国际最先进的高档新闻纸生产线,华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改写了中国新闻纸依赖进口的历史,进口新闻纸价格从每吨8000多元直降到每吨4000多元。

    “再有这样的设备不卖给中国了,因为这就是培养竞争对手啊。”2005年,当年卖给华泰第一台新闻纸机的德国汉德公司副总裁再次来到中国,看到华泰的发展时开玩笑地说。

    李建华意识到,仅仅依靠先进的设备实现做大做强、领先国际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好自主创新。华泰成立了中国造纸行业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2011年12月,华泰联合山东轻工业学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造纸纤维组分的选择性酶解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华泰成为造纸行业唯一荣获四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企业。

    面对电子传媒对纸媒市场的冲击,李建华审时度势推动造纸行业向“智能制造”迈进。2015年底,华泰与德国福伊特集团签约,共同实施“造纸工业4.0”,助力造纸行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目前,华泰经过智能改造,实现“一条纸机多元产品”的国际领先模式,开创了造纸机多元智能制造新时代。

    “昨天的差距今天怎么改进,昨天的成就今天怎么推进一步,明天怎么做得比今天更好?”这句几十年来李建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敬业拼搏、永不止步的企业家精神的深刻体现。

    本报记者 毛鑫鑫 赵小菊 通讯员 任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