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快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去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这标志着进入新常态国家创新的一个重要变化。日前从广东省科技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积极改善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业规模,丰富科技服务内容,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推动科技服务业以年产值增长20%的速度蓬勃发展,形势十分喜人。
加强顶层设计 助推产业发展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发展,把它作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2012年出台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我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的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6月,省政府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今年2月,广东省政府以2015年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实施《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粤十二条)。该文件共有12条政策,其中有4条是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此外还研究制定《广东省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制定《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条例》,由此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广东科技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广东共有各类科技服务从业单位约3.5万家,服务企业超过50万家,全年实现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4%;全省科技服务业研发(R&D)经费达到150多亿元,占全省R&D经费的比重达到12.5%,推动全省R&D经费占GDP比重突破2%,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组来自省科技厅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方面,2014年,广东全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9150项,合同成交总金额543.14亿元。在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7家;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共服务企业42233家,为企业增加销售额约152.4亿元,增加利税17.2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11302人。此外,2014年广东新增国家级孵化器9家、创业苗圃(前孵化器)37家,全省孵化器累计23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孵化器50家;全省孵化场地面积累计134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748家,累计毕业企业5014家,毕业企业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
加大财政支持 兼顾地区差异
广东省从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计划”,扶持科技服务机构在高新区、专业镇、产业转移园、科技园等园区开展专业性科技服务活动。2013—2015年,省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05亿元,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领域涵盖了现代科技服务产品超市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的管理机构)建设、科技服务创新基地培育、科技服务机构与平台建设、科技服务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等领域。
2013年,科技服务业专项资金4500万,支持项目共150项目,总体立项率28.0%,兼顾了粤东东西北地区经济差异性,对欠发达地区社会民生发展领域及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予以倾斜性支持。
2014年,专项资金近8000万元,共支持项目207项目,总体立项率达42.8%。其中,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支持项目117项,立项率41.6%,平均支持力度26万元/项;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专项支持经费近5000万元,支持项目共90项,立项率44.3%,平均支持力度达55万元/项。
2015年,拟支持金额8000万元,拟支持项目197项目,总体立项率达40.2%。其中,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支持项目118项,立项率33.6%,平均支持力度25万元/项;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专项支持经费近5000万元,支持项目共79项,立项率56.8%,平均支持力度达63万元/项,粤东西北地区拟立项12项,立项金额达 800万,占拟安排经费比例达16%。此外,今年还新增了6500万创新券后补助专项资金。由于科技创新券制度要求企业必须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不仅能够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同时也将进一步带动研发、设计、咨询等科技服务业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