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科联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再添9家
高举旗帜 服务大局 凝心聚力
省社科联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再添9家
3月9日,在广东省社科联七届三次全委会上,广州市社科联等6家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方面的经验做法。
会上,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公共政策统计与分析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发展研究中心、广东警官学院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文化协会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研究中心、广州日报大数据与媒体融合研究中心、中山市政协孙中山文化研究交流中心9家单位,获颁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牌匾。
至此,省社科联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已达到20家,初步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建立起了一批研究领域“专”、研究成果“精”、拔尖人才“多”的新型智库,将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服务。
广州市社科联——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新型智库体系、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任务,对社科联推进决策咨询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广州市社科联充分发挥“联”的优势,做好“合”的文章,着力在课题规划、基地建设、舆论引导、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工夫,切实增强决策咨询工作实效,为广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凝聚智慧、咨政建言。
广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曾伟玉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以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短板。过去一年,广州市社科联就以市委书记、市长圈题招标课题作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抓手。
2015年,市委书记任学锋圈题“广州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研究”,市长陈建华圈题“新常态下促进广州经济提质增效研究”。市社科联通过加大课题经费投入、实施跨部门协同推进,认真组织完成圈题课题的评审,由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六个团队承担研究项目。中国社会科学报以三个专版刊登了“加快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制度创新”、“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努力迈入全球‘第一梯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根本是提高自身增长动力”等研究成果。
同时确立了“新常态下广州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广州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对策研究”、“广州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等重大课题,推出了一批有价值、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提升了决策咨询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在创新方面,市社科联着力加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以基地为载体和平台,凝聚和培养社科人才队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市社科联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市社科院等15个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了26个研究基地,围绕广州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开展攻关研究,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和服务重大决策的能力,产出一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决策咨询需要以理论为支撑,理论的影响力离不开舆论的传播。市社科联着力打通理论和舆论两大阵地,创办“广州新观察”学术研讨品牌,促进学界、政界和企业界的良性互动;创办“城市观察”学术交流平台,凝聚城市研究力量和智慧资源;创办“2015广州社会科学学术与科普活动月”,打造“人文社科”品牌。
中山市社科联——
立足前沿 汇聚民智 做好政府“智囊团”
社科界是理论探索、学术研究以及社科普及的主力军。中山市社科联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扎实开展社科工作创新,为加快中山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文化自信。
中山市社科联主席胡波表示,为更好地发挥社会科学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决策的智库作用,助推中山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为中山新一轮大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服务和决策参考,市社科联与市委宣传部理论科联合创办了《中山理论研究》。目前,该刊已出版10期,发表了《如何破解生态约束难题》、《以文化产业创新为突破口助推中山经济转型升级》、《民众经济发展的产业再造与重大战略研究》、《中山市创业环境评价及政策优化研究》等学术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2015年12月,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就《中山理论研究》一刊作出批示:“《中山理论研究》办得很好,选题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以及我市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问题建言献策,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咨政作用。杂志所凝聚的一批优秀本土专家学者水平较高,可以挥生智库作用。望这个刊物越办越好。各级部门各单位领导同志要用好这个刊物,以启心益智、开阔眼界、凝聚共识、不断提供理论素养。”
中山市社科联一直注重宣传阵地,除了设立“中山社科之窗”网页以及“中山社科”微信号外,还定期出版双月刊《中山社会科学》杂志,刊登全国专家学者的优秀稿件供市委、市政府决策者进行理论借鉴和咨询参考。自2013年改版以来,通过重新设置栏目,充实采编力量,进一步提升了杂志的学术性,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除了在理论上助推中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挖掘地方本土特色等方面也不遗余力。孙中山研究、香山文化研究、全民修身行动研究都是近年来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中山市在孙中山研究领域中享有独特的地缘格局和学术地位,市社科联长期致力于推动孙中山研究。2014年,广东台湾研究中心中山台湾研究所揭牌成立,落户中山市社科联,将进一步发挥中山精神联系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作用,促进粤台学术交流、合作与研究。
梅州市社科联——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创新工作
2015年,梅州市社科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团结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特别是市社科智库专家,扎实开展各项专题调研和理论研讨、学术研究活动,形成了一批有质量、有见地的科研成果,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2015年,梅州市社科联根据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发展思路和加快梅州振兴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问计两大政策,扭紧三大抓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梅州、“一区两带”建设等9项重点课题的研究,召开了多场专题学术研讨会,形成了一批有创新观点和独特见解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先后编辑出版了《梅州社科2015年度规划项目结题成果汇编》、《“海上丝绸之路与梅州”研讨文集》等文集,分送市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作决策参考和工作借鉴,全力助推梅州振兴发展。
同时,结合梅州发展实际,先后与潮州市社科联等单位共同承办了2015省学术年会在潮州分会场召开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潮商、客商”专题研讨会和在广州召开的“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专题研讨会,向与会的省内外专家介绍了梅州主动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坚持绿色发展的情况,为梅州的振兴发展提供积极、主动的支持和服务。
作为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和各项社科理论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梅州市社科联着力打造《梅州社会科学》学术阵地,着力打造市社科联网站新媒体阵地,着力打造“梅州社科大讲堂”宣传教育阵地。
近两年来,梅州市社科联还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各县(市、区)加强指导协调,先后促成平远、蕉岭、大埔3个县建立或健全了社科联机构,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加上原有的兴宁、梅江,目前共有五个县(市、区)成立了社科联组织,为梅州社科理论研究向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延伸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创新社科项目建设上,启动了梅州人文社科系列丛书编纂工作,重点组织进行了“客都家风家训”、“讲好梅州故事”、“梅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3项重大项目研究,预计可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出版发行。“梅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也在紧张编写中,明年年初交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广东工业大学社科联——
以联促动交叉融合 咨政建言彰显特色
高校是创造新观念、新知识的重要载体,高校社科联则是高校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重要载体,在发挥专业优势,聚焦重大问题,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广东工业大学是广东省成立的第一家工科院校,2014年在省社科联的大力支持下,广东工业大学社科联成立,这也是省内第一家工科院校社科联。成立至今,广东工业大学社科联形成了以专业院系为依托、以培养人才为抓手、以非实体研究机构为延伸的“三位一体”科研体制,在“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大数据战略研究中心”这三个省市人文基地的基础上,逐步在“工业设计与创意”、“社会工作与管理”、“岭南历史文化村镇研究”、“低碳生态城乡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粤港澳文化与传播比较”、“新兴经济体”、“企业社会责任”、“高校通识教育”、“科技英语”、“高校竞技体育”等领域形成一定特色的研究中心和稳定的科研团队。近年来,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广东工业大学社科联共向各级各类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交了近六十多份调研报告,三分之二的报告被各级单位采用。
广东工业大学还以社科联为组织载体,定期开展学术沙龙和学术研讨活动,形成了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科研团队。其中大数据战略管理研究团队非常有代表性。这个科研平台集聚了管理学院、自动化学院、政法学院、经贸学院、计算机学院等一批科研骨干,成立两年多已经在服务政府对接企业,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提供数据清洗整合、产业基本情况分析及可视化等方面技术服务,受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评价。该平台还受广东省大数据管理局的委托完成了“2014广东企业情况综合白皮书”,并举办了颇有影响力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商业机会高级研修班”,所撰写的研究报告也获得了省委书记胡春华的批示。
与此同时,广东工业大学社科联还依托举办学术活动,把广大社科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聚集在一起,青年学者在撰写研究报告,建言献策方面屡创佳绩。比如青年学者谢涤湘和张丽平分别撰写的《关于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建议》、《广州媒体形象》分别获得陈建华市长的批示。黄蓉所撰写的《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应对贸易摩擦对策研究》对广东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入解读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不仅获得广东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研究成果还被广东省发改委、河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肇庆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采用。
广东科技金融研究中心——
探索接地气的决策咨询模式
作为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之一,广东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利用与省科技厅共建实验室的有利条件,通过多方调研、研讨,重视决策的落地可行性,成为广东省2014年科技、产业、金融融合的重点工程之一,搭建了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在全省21个地市落地使用,获得了多项省科技厅重大科研课题立项以及2015年省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立项,同时参与了政府科技金融决策,所提建议获2015年省社科简报第7期刊出,有效地促进广东科技金融的发展。
在发展中,广东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总结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首先,广泛调研是前提。如在为顺德提供科技金融实施意见前,派专人在顺德蹲点调研达半个月之久,调研了多个政府部门、10多个金融机构、多个科技园区,最后为顺德提供了科技金融调研报告和顺德科技与金融结合实施意见,所提意见被顺德政府采用。对于广东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心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对政府、银行、风投、资本市场、企业等多方调研,确定广东科技金融需求后,才开始平台系统的建设。
其次,多方互动是关键。按照科技厅的布置,广东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由中心负责。在系统搭建过程中,中心多次与省、市生产力中心,10多家银行,30多家科技企业还有科技厅进行座谈,探讨如何在平台更快更好的实现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企业受益的线上动态融资。迄今为止,已经搭建好国内唯一可以实现线上审核放贷的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贷款时间由原来的两三个月缩减到一个月内完成。平台在全省推广应用后,迄今参与平台开展投资业务的合作银行达13家,注册企业家数超100家,有多家企业通过平台实现了贷款交易,其中华夏银行与广州颜如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首笔50万元的线上授信贷款。
最后,社会服务是核心。作为广东省科技金融重点研究基地和科技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中心的实验室团队承担了很多政府科技金融政策建议工作。其中李喜梅教授常年参与科技厅科技金融政策咨询专家服务工作,参与撰写了多项科技金融政策建议。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
打造特色新型智库 服务改革发展决策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省综改院”)与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打造的“广东改革智库”,每年为省、市、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为企业提供课题研究及咨询服务30多项,很多研究成果获得省领导的重要批示,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并探索出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9条经验——
省综改院秘书长陈其海表示,首先要聚焦体制改革,找准研究定位,树立智库品牌。省综改院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改革为核心、以改革促发展的个性化定位,坚持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不断探索前行。五年来,省综改院重点研究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改革创新课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实操方案,专注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研究,智库建设出成果、出品牌,与省体改会先后均成为全国优秀社会组织。
第二要建立团队优势,开展专业营运,走社团工作职业化的道路。第三要构建综合改革促发展的核心业务,明确智库的战略重点,一是体制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二是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重点服务区域包括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湛江等,重点研究基层政府(如南沙区、南海区、顺德区、番禺区等城区政府)在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四要打造研究体系平台,创新运营机制,凝聚社会力量建设新型智库。第五要加强外联合作,输出智库品牌管理,拓宽业务网络。第六要探索社会组织向委托单位派驻专业人员,创新服务方式,拓展咨询深度。第七要引入社会资本,助力强智,促进合作共赢发展。第八要积极建言献策,当好政府谋划改革发展的智囊团与思想库。第九要精心调查研究,创造优质课题成果,服务政府决策。
近年来,省综改院完成实施省和广州市课题多项;完成实施南沙新区课题30项,目前正与南沙区经贸局组织开展“广州南沙新区大宗商品交易产业研究”;完成实施顺德区、南海区等地改革及发展规划课题一批;为南海区市场监管改革提供决策服务,为中山市政协重大议政专题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推动南海区食品小作坊监管改革经验成为省人大立法内容之一,为广州市政协重大议政专题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20家新型智库服务广东
2015年,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广东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精神。为了努力探索培育建设一批高端新型智库,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今年3月省社科联决定,在已设立的首批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的基础上,再增设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公共政策统计与分析研究中心等9个基地(具体名单附后),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型智库。
据了解,本次新增设的研究基地,依托的学科特色鲜明,研究基础较雄厚,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符合全省布局。至此,省社科联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已达到20家,初步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一批研究领域“专”、研究成果“精”、拔尖人才“多”的新型智库,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省社科联表示,希望各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方法,充分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的主动性、创造性,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社会实践,把调研实践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充分理解中央的各项政策,把握国家战略的发展思路和丰富内涵。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研究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研究重点,开展针对性、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为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提出科学可行、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点、引领发展方向的理论成果,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参考,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批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名单
1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公共政策统计与分析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
3 暨南大学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4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发展研究中心
5 广东警官学院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研究中心
7 广东省网络文化协会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研究中心
8 广州日报大数据与媒体融合研究中心
9 中山市政协孙中山文化研究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