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销彩瓷三百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号召抵制日货。当时广彩工人把已经制好的产品,集中在河南龙船岗全部打碎,轰动了广州城。但是,因供货短缺全行业出现了停产、停工的现状,广彩工人的生活受到影响。
1938年,广州沦陷,百业停顿。广彩人纷纷逃难,转到香港和澳门的瓷厂谋生,留下来的只能靠打苦工维持生计。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广彩业在香港遭到重创,所有产业化为乌有,工厂只得遣散工人。广彩艺人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困境,有逃难回乡的,有被迫到日本做苦工的,有被日军拉夫到海南开矿、修铁路从此再没回来的;也有家人散失,甚至无以为生饿死的。抗战前后的十年间,广彩业一再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战后寻找到的技师人数不到战前的十分之一,是广彩史上最黑暗的一个衰落时期。
1947年,广彩业在停战两年后得以全面发展,一是产品远销欧美的织金彩瓷,亦即洋庄货;二是产品成销港澳、东南亚和省内的日用瓷。从业人数也迅速增至四百多人,可惜好景不长,内战爆发导致物价飞涨,工人在接单时定好的加工价,月尾结算时便已成为废纸。从1948年始,恶劣的经济环境使工厂主亦无法经营,陆续把资金转移到香港,重新建厂,广彩艺人不得不再次离开广州。经营了二百多年的广彩业在广州日渐消失,“港九绘瓷业职业工会”,成为广彩的生产基地。
50年代初,香港的广彩业由兴旺而竞争激烈,部分广彩人开始回流广州。1955年,广彩赵兰桂堂的赵国垣与原义顺隆瓷庄老板司徒福,写信给广州市政府,建议恢复广彩生产,他们动员滞留香港的35名广彩艺人回穗,共同组建了广州积金彩瓷工艺厂的前身——广彩加工场,1956年8月11日正式投产。至此,广彩重回她的诞生、发展之地——广州。
20世纪下半叶,广彩经历了两个全盛时期,1956年至1966年,1976年至1986年。也经历了两个低落时期,1966年至1972年的文革时期,出口生产受到冲击;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工厂受经营体制束缚,工艺设计陈旧,不重视手工精品,大路货泛滥,使生产逐渐萎缩,大量人才流失,令广彩的许多独门绝技已不复再见,广彩业岌岌可危。
2008年,广彩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彩人更在近年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的利好环境下,技艺不断创新,好作品层出,使广彩重新得到爱好者的青睐,逐渐开创了一片兴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