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应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供给结构
近日,首届山东农业科技智库高层论坛在济南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热议,并在诸多领域达成了共识。
“十二五”以来,按照“稳粮保供给、提质转方式、增效促增收、创新增活力”的总要求,山东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2015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549.6亿元,比2010年增长43.6%,年均增长7.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79.1亿元,比2010年增长38.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农业产值、渔业产值都居全国首位,其中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6%,其次是牧业产值,占1/4强,第三位是渔业。
论坛上,专家普遍认为虽然目前我省农业各产业比重基本稳定,但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具体来看,种植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0%以上,比重过大,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92.3%,过于单一。畜牧业产值占比为2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其中食粮畜禽比重过大,食草畜禽比重偏低,猪肉禽肉产量占比为86.7%,牛羊肉产量占比仅为13.3%。渔业中,水产养殖产品档次和综合效益不高,海水产品以贝类为主,占52.1%,单位水产品产值仅为江苏的6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50%,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
除此之外,目前我省主要农产品自给有余,但部分产品结构性短缺严重,尤其是饲料粮缺口较大。以近年来畜牧生产结构和水平计算,年精饲料需要用粮约5088万吨,省内生产的饲料粮玉米难以满足需求,每年需要从外地调入玉米1500万吨、豆粕600万吨以上。食用油缺口和饲料需求大大拉动大豆进口,小麦产品进口主要是满足优质专用需求,玉米主要是满足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的需求。另外,我省还存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占比较低的现象,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特征依然显著,务农人员年龄偏大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针对目前农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山东社科院副院长王兴国认为,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禀赋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他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把小麦和玉米这两季轮作的种植结构变为小麦和一些杂粮、大豆、花生、薯类、蔬菜轮作的方式,加快构建粮经饲的三元供给结构,打造粮食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我省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畜牧业的比重,尤其是优化养殖结构,大力发展食草性的畜牧业,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加快海上粮仓建设,实现现代渔业园区、海洋牧场、远洋渔业、深海养殖、冷链物流等重点工程建设,寻找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对于我省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表示,一方面,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大优质专用安全产品生产;另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大路产品供给,增加市场紧缺的优质高效高端产品供应。小麦、玉米等加强优质专用产品生产,水果蔬菜加大有机绿色产品供应,发展谷子、高粱等地方特色小杂粮生产,建设一批高标准、稳定的商品生产基地。同时,加大对名特优产品的提纯复壮,以烟台苹果、莱阳梨、章丘大葱、金乡大蒜、曲堤黄瓜、鲁西黑头羊等地方特色产品为依托,打造高端农业品牌,推进名特优新产品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另外,还应注重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牧渔业比重,压缩食粮性畜牧业比例,大力发展食草性畜牧业,提高产业初加工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实现各产业协调发展。
山东农业科技智库于2016年初筹建,今年7月13日智库建设方案通过专家组论证。山东农业科技智库首席专家刘涛研究员表示,下一步通过搭建山东农业经济数据收集分析平台、农业政策分析决策平台和智库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智库,成为省委、省政府农业重大决策的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