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厅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发表一周年文艺创作座谈会侧记

19.10.2015  12:51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值此一周年之际,省文化厅召集省直艺术院团负责人、艺术家和部分来自基层的文艺工作者,纪念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畅谈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收获,回顾了一年来践行讲话精神的经历。与会者一致认为,文艺的春天已经到来,接下来的工作中,要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充分挖掘山东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身边多彩的现实生活,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来回馈社会。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表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继续深入学习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引领,“要以拼搏的精神在人才培养、文艺创作上狠下工夫,让山东真正成为一个出精品出人才的大省,打造京沪之间的文艺高地。”

  文艺创作的生命力  在于群众、在于生活

  从事十几年莱芜梆子剧编剧工作的李春明,自称对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有体会。在她看来,剧本的创作,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创作扎根于基础,才能让创作者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才能不断激活艺术的生命力。“成功创作一部戏,归根结底就两个字:生活。在农村生活十几年和长年随团下乡的经历,都成为我创作的矿藏。”李春明说。

  在去年的“千场下基层”演出活动中,莱芜梆子剧团半年就演出二百场,有时候一天三个村,三场戏。李春明说,借这个机会走进群众中间,了解群众的喜好,听群众的故事,掌握群众的生活语言,体悟群众的冷暖诉求,都为自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群众中来的作品,充溢着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气息。这样的作品,‘入得厅堂、下得厨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久演不衰。所以说,有根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根在哪里?在群众中,在生活里。”

  今年5月,“山东画院青州写生基地”在中国青州农民画画院揭牌。山东画院专业画家与多位农民画画家进行面对面座谈,在充分肯定青州农民画发展成果的同时,双方还就农民画的定位、特征、特色、创作技巧、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在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看来,临沂、烟台、青州以及即将揭牌的微山湖四大写生基地的建立,与公益活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广大画家想下去、能下去。孔维克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画家要把创作‘以人民为中心’的接地气作品作为使命,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此外,山东画院还带领画家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深入革命老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军营学校、厂矿车间、村镇社区,深入生产建设第一线采风写生等系列举措,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精品意识推动艺术创作 从“高原”迈向“高峰”

  根据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秉涵的故事改编的吕剧《回家》,经过四个多月的重大加工修改,于今年4月11日在济南百花剧院成功首演。据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介绍,吕剧《回家》进行重大修改之后,对舞美进行重新设计制作,能够适应在广场、剧场、学校礼堂等多种环境条件下演出。“以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一台精品剧目,是文艺创作规律的必然要求。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成功之上,更要向前一步,向高一步。”

  蒋庆鹏说。如今,吕剧《回家》修改完成后已经顺利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的验收,并且走向企业、高校、基层社区顺利完成演出近三十场,场场爆满,气氛火爆,让群众欣赏精品剧目,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台戏即将前往北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全国共有20台戏入围。

  孔子已经多次登上戏曲、话剧等艺术形式的舞台,但是以音乐诗的方式去塑造孔子的艺术形象还比较少见。由山东歌舞剧院创作的民族管弦乐音诗《孔子》登上舞台,成为一个亮点。“音乐剧有着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我们力求把孔子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可信、可亲、可爱的人,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高高在上的、仅仅用空洞语言去赞美的神。”山东歌舞剧院院长王彬林介绍说。

  在创作过程中,山东歌舞剧院组织全体主创团队深入曲阜实地调研。“孔子一生孜孜以求仁义道德,追求世界大同的梦想。他的梦想与如今实现中国梦是相契合的,这为我们的创作指明了方向。”王彬林说,“通过发挥民族管弦乐队丰富的色彩,表现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活状态,用声乐艺术唱出孔子、孔妻和弟子们的内心情感,作品具备民族清唱剧的某种表现形态,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样的大型音乐作品。这种由音乐剧的形式表达出的孔子,让观众耳目一新。”

  2014年,滨州市吕剧团以无棣县一名少数民族女性民营企业家从桂兰创业史为题材,创作了现代吕剧《兰桂飘香》,被省文化厅评定为“山东地方戏振兴与京剧保护扶持工程”2014年重点剧目。地方剧院能够打造出一批精品剧目,成为近年来我省文艺创作工作的亮点。在滨州市吕剧演艺有限公司经理荆延国看来,基层的文艺工作者要有从尝试创作到精品创作的转变。说起《兰桂飘香》的创作过程,荆延国认为“通过我们聘请的编、导、音、美专家老师的言传身教、排练指导,使排练过程变成了一个个短期艺术培训班,使演职员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通过创编新剧目,锻炼了队伍、培养了演员。为以后的精品创作积累了实力。”

  把好的艺术活动送到群众身边, 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今年秋季开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把新生的入学教育安排在山东美术馆举行。学生们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接受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山东美术馆党总支书记柳延春介绍,这是近年来山东美术馆打造公共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此外,山东美术馆不断创新教育推广方式,成功打造了“服务学习基地”、“山东美术馆美术大讲堂”、“山东美术馆对外培训课堂”、“我们的手艺——创意体验坊”等一系列艺术品牌。同时,围绕打造没有围墙的美术馆,策划了美术活动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进厂矿、进农村、进地市等“六进”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美术教育、美术互动项目和产品,让群众接受美术教育和熏陶,以此陶冶心灵、提升境界,可以说是美术馆的核心使命。把好的艺术活动和展览送到群众身边,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柳延春说。

  今年,山东省歌舞剧院承接了近百场公益演出任务,截至目前,已圆满完成文化惠民演出任务72场。据王彬林介绍,惠民演出内容安排尽可能发挥“一院三团”、演出种类丰富的特点,贴近基层群众的生活,主要包括歌曲、舞蹈、民族器乐等节目,都是剧院惠民活动的保留剧目和新近排练的优秀作品。此外,还准备了不同规模的舞蹈节目,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保障节目的艺术性、互动性与参与性等演出效果。“文艺工作是文艺为人民服务最好的桥梁、纽带和渠道。通过文化惠民的实践,文艺工作者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离不开艺术,艺术离不开人民’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王彬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