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中华文脉 彰显精神标识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孔子研究院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本刊《文化大家谈》栏目特约请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文化学者张志甫,基层文化工作者祝红蕾,畅谈他们对这一年来山东文化建设的感受、建议和期许。
让山东成为文化建设的领航之地
徐向红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考察,参访了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重要指示。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山东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承担着独特使命。一年来,山东省文化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是初步的。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真正让山东成为文化建设的首善之区。
第一, 继续推进四大文化传承展示工程。一是古籍发掘整理研究工程。加强现有馆藏珍贵古籍的研究、整理,实施大型古籍整理出版项目,落实“海外儒学文献回归计划”和“齐鲁珍贵地方文献回归计划”,充分发挥珍贵古籍文献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二是东夷文化溯源工程。充分发挥山东作为东夷人最主要活动区域的优势,加强东夷文化的考古、研究,举办“文字起源与东夷文化”等系列学术研讨会,深入发掘东夷文化的起源、思想价值和文脉传承。三是齐鲁文化重大题材艺术创作工程。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等齐鲁大地古代文明为主题,围绕仁爱、尚义、和谐等思想精华及重大文化事件、重要历史名人等,组织书法、美术、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四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展示工程。充实完善山东博物馆孔子文化展的展陈理念、展陈方式,更加全面地展示孔子思想的文化渊源,儒家学派的创立、形成与传播,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等。
第二,着力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研究传播体系。一是支持孔子研究院积极推进儒家思想学术研究和传播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国际儒学文献资料收藏中心,围绕“四个讲清楚”,深入发掘孔子及儒家思想,深化重大课题研究。二是配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和山东人文社科研究协作体,深化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整合儒学研究力量,着力打造世界儒学研究学术高地。三是继续推进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建设,将“图书馆+书院”模式继续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方式,建设社区儒学讲堂和乡村儒学讲堂,使之形成品牌效应。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化内涵、创新形式,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具活力和吸引力。譬如,我们开办的国学公开课除了面向社会公众,还将面向领导干部系统讲授孔子思想及儒学经典,帮助其提高国学素养,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把握力以及与各项工作的融合力。山东省图书馆将每年的11月26日定为“会讲日”,通过组织国学经典会讲,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再比如,我们尼山书院开设的文化体验活动,要创新模式,将传统文化与地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有机结合,增强传统文化的体验性、互动性,使其更好地发挥教化育人的作用。
第三,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核心价值层面走出去。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精彩。要发挥好交流互鉴的作用,推动齐鲁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既要在器物、技能的层面走出去,比如整合文物、非遗、演艺、图书等资源,办好“孔子文化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又要在思想、价值层面特别是核心价值层面走出去,比如继续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等国际高端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将“请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加强同国外文化学者的交流、互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要进一步拓展对话的范围,加强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非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多元文明的交流与对话,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与此同时,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与“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活动及山东省重大外事活动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核心价值层面走出去。
第四,推进曲阜文化圣地建设。要站在延续中华文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搞好中华文化圣地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强曲阜片区文化遗产保护,抓好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总部的体验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实施孔子文化品牌战略和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战略。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要学习经典。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视察时明确表示,不赞成将古诗词和经典散文从语文教材里删除。这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国学经典,都应该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试想,倘若我们的青少年一代认识繁体字,能读懂古籍,那对文化的有序传承将是极为有利的。另一方面,孩子们不仅要识文断字,还需知书明理。所谓礼乐教化,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中华美德的认同感。要想国人能自觉遵循中华美德且日用而不知,必须从小培养,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切不可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搞成一次讲座或是一场活动。此外,学习传统文化并非死记硬背,而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团体协作精神,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比如,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走出学校,延伸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场所,拓展教学活动,提高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儒家思想促进和平与发展
杨朝明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从思想上确立和平发展的理念”。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体现了关注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在国际儒学研讨会与纪念孔子诞辰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场合与时机,总书记站在世界文明发展与当今国际关系的高度,首先讲到“思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义,指出中国传统爱好和平的思想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恰恰在于追求人心的和谐、社会的和平,或者说,这正是孔子儒家思想学说的精髓所在。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联想到儒家经典《礼记》里面的《坊记》。该篇孔子言论的辑录集中讲述了怎样按照礼的原则约束人们,以防范违礼失德,这正是儒家所有经典的义理所在。篇名中的“坊”即堤防,礼之防乱,犹堤坝防水。归根结底,大大小小的战争,形形色色的逆乱,无不发自人心,源于人们的思想。在思想中筑起“屏障”与在人心中建设“堤防”,可谓如出一辙!
孔子的相关论述很多并且十分深刻。中国先人早就懂得“人心惟危”, 孔子说:“凡夫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又说:“人藏其心,不可测度,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既然人容易为外物所化,便不可“好恶无节”,人应该明理修身,推衍亲情,放大善性,“以礼制中”,恪守为人处世之道。
英国作家贡布里希(Ernst H.Gombrich,1909—2001)在所著《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中写道:“在孔子学说的影响下,伟大的中华民族比世界上别的民族更和睦、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事实正是如此,中华文明很早便形成了其和平、包容的特性。春秋时期就有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集古代文化之大成,主张“和而不同”,虽不苟同,但相尊重,和谐相处。中国历来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追求和平、向往大同、讲信修睦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研讨会的讲话内容丰富,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发展阶段,客观分析了儒学发展中的特点。他还立足于当今中国的实际,从哲学高度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的内在气质,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15个方面,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的问题。总书记的讲话尤其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或多元一体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华文明的特质与特性,阐发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与时代价值,有助于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演讲时,他曾明确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态度和原则。在此次会议上,习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对待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应坚持的原则:第一,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第四,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文明多姿多样是认识前提,文明平等与相互尊重是基本态度,文明相互包容和学习使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而科学对待文化传统则使前进的脚步更加稳健。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基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智慧。2013年11月26日,他视察孔子研究院时谈道:有的外国元首看长城,就能联想到中国文化的特点在于热爱和平,不进攻侵略,而是防守自己的家园。他还说,长城还象征包容与凝聚力,外来的东西进来后也变成内生的东西。中华民族就是不少民族共同融合形成的,中国常把外来文化本土化。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佛教中国化就是如此。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的很多价值观念。”儒家主张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它启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呵护珍惜、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儒家提倡以人为本,仁者爱人,这种宝贵理念可以应对科学主义、消费主义带来的人的异化,疏解现代人的焦虑与困惑。儒学关注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当我们把内心深处的爱从自己的亲人向外扩展、推广,使爱心弥漫开来时,爱将充满世界,洋溢整个全球,人类将会减少很多的对抗和冲突!
这就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如果大家都能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才有可能参透其他文明的奥妙,消除独尊、歧视、排他心理,避免无知、傲慢和偏见,进而求同存异。倘若如此,不同文化便可互相包容,互相涵盖、和谐相处、共同前行。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青少年
张志甫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孔府考察,参访了孔子研究院。在翻阅了《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之后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与有关专家、学者座谈时,总书记又明确提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众多重要场合,不断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激发了我作为一位文化学者进一步走进原典、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热情与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诗词、文典,我都会去仔细查找出处,参悟其内在的含义。我认为,这些诗词语句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先圣前贤的智慧。每一位中国人都有义务走进历史,走进传统文化,去发现它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十八大确立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一伟大构想,需要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创未来。在多元文明共存的当今世界,充分认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必然会极大地提升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年来,党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大众,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生根,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开展文化交流,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顺利达成了亚太地区诸多共识……这些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显然,这不单单是依靠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更重要的是依托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传统文化复归带来家乡新貌
祝红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讲的非常深刻、实在。从我的家乡临朐看传统文化复归带来的变化,便可“一叶知秋”。
我的家乡临朐是全国文化模范县、书画之乡、小戏之乡、观赏石之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欣逢盛世春风,将它沉睡的激情喊醒。人们将一直往外张看的眼光收回来,发现这块土地上到处是传统孕育的珍宝。
“岳山为五,而泰山居首;镇山亦五,沂山为冠”。“山镇,名山安地德也”,也就是镇守平安的大山。“九州皆有镇山,所以阜民生,安地德也。”“土地以厚德载万物……含万物而化光。”沂山正是这样一座具有强大生发之德的母性的山,万物在其中各得其所,备显灵性光华。所谓“地德”,正是厚德载物也。原来镇山文化的内涵如此深厚,用心如此甘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敬仰一座山,原来不只是敬仰山川草木,更有它深藏的历史文化密码。在北京地坛,供奉的沂山原来是有如此的良苦用心。临朐人将几近失传的沂山祭仪找寻出来,复原这古老的记忆,入选了第三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临朐人的文化自信瞬间倍增。
剪纸、根雕、绣花、泥塑……重新操起传统手艺的人越来越多,仿佛一阵风吹过了原野,农村变得敞亮了,有灵气了,也更为活跃了。许多村庄的农家书屋里,有了看书的面孔;棋牌室里,有了对弈的身影;锣鼓家伙发出铿锵的节奏,圆润高亢的唱腔在乡村的上空不断回响。各个行当涌现出那么多的文艺受好者,他们或者吹拉弹唱,或者翩翩起舞,或者舞文弄墨,让原本沉寂的乡村热闹起来。深厚的文化底蕴,遇到了温润的时代春风,临朐人的文化因子一下子被激活了。玩赏奇石的爱好被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产业;原来只是在家里画着玩的临朐手绘年画,也办起培训班,好多描绘传统习俗的年画还备受外国人青睐。小品《骆驼石》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真正的文化宝库原来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怀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书法国画。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人源远流长的文化密码,在世界和中国之间打通了一条隐秘通道。
更让人欣慰的是古树、古街、古老的石头房子和礼仪法度,也被留存下来。有历史的民族才是有未来的。用一种向内观照的视野看我们所拥有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珍宝,无论外界多么喧嚣,内心也是淡定自信的。正是传统文化强有力的复归,才让我的家乡面貌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