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建尽建”山东人防工程总面积居全国前3位
鲁网9月10日讯(记者 范金鑫) 人防工程是国家和人民的“地下长城”,是广大群众在危险到来之时赖以自保的生命线。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我省人防工程总面积、年报审面积、年竣工面积均达到了全国前3位。
省人防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兆祯介绍,近年来,全省人防部门坚持“以建为主”“应建尽建”的原则,工程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人防工程建设面积超过了前60年的总和。初步建成了质量可靠、整体抗毁效能较强、总体布局合理、平战转换措施逐步完善的人民防空工程防护体系。
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第二类是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王兆祯说,建设人防工程,其意义体现在平时和战时两个方面:在战时,人防工程能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保存国家经济潜力,保存人力资源,稳定民心士气意义重大。在平时,人防工程可增强城市地面建筑抗震抗损毁的能力,减轻各种灾害事故的破坏程度。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人车立体分流、改善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为保障人防工程规模与质量,全省人防部门多措并举,严把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的“入口关”“出口关”。一是优化人防法治环境。“十三五”期间,省本级和各设区市共出台《山东省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14件。二是强化执法监督。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维护和参建各方从业行为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十三五”期间,开展执法检查8800余次。三是注重科研创新。2018年,我省3项人防科研成果通过国家鉴定,全省人防系统积极推广运用应用于地下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人防工程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新成果,为人防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