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峰会宋方金专访 好故事,从哪里来?
“《北平无战事》在剧本、演员、制作方面的资源调度能力不具备可复制性,短期内不可超越。”今天下午,电视剧《手机》《美丽的契约》的编剧宋方金接受记者专访时颇为冷静的开场白,似乎与身后这场热热闹闹的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二届中国影视产业推介会有些“不搭调”。但再往下,你会听出些门道:“所以说,好剧本的凝聚力不可忽视。影视剧一旦陷入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作业,故事中的‘光韵’‘温度’也会随之凋谢与消失。”
忽然间一阵风乍起,影视行业内外尽说“大数据”。但随之带来的,是“重质不重量”的生产速度和粗暴而直接的生产关系。“所谓大数据,不是单单指抓住几个‘收视拦截点’,许多人口中的‘前三集决定了一部剧的成败’‘一集里必须出现几个冲突’,其实都是对剧本创作的严重干扰。”
对于近来异军突起的网络剧,宋方金也有话要说:“网络剧自由度、灵活度更高,代表了电视剧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不妨大胆的预测一下,未来3-5年内,‘电视剧’的概念很可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长篇叙事剧’,或者,就一个字——‘剧’。但网络剧要成为主流,无论是从软件还是硬件上来说,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剧本为例,仍以‘段子’的累积为主,没有达到‘戏剧’的高度。”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一次默契的团队创作? “在生活停止的地方,编剧开始;在编剧停止的的地方,导演开始;在导演停止的地方演员开始;在演员停止的地方,观众开始。大家像一场接力赛一样,一起跑完故事的全程,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审美与冲刺。”对此,宋方金给出了诗意且精准的定义:“但目前的现状是,从生活到剧本的环节被忽视了,编剧的主体性正逐渐消退。于是,违反人物性格逻辑、甚至违背自然规律的情节会越来越多;明明是同样的创作阵容,作品的质量却会发生巨大错位。”尤其是后者,令宋方金颇感惋惜:“那些曾创造经典的创作团队、优秀大脑还在,他们有讲好故事的本事,却宁愿选择相对简单、快速,同时也是相对敷衍的办法,这对观众不公平。”
“关于故事的故事”——这是宋方金所作的主题演讲的标题——乍听之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他想说的,是很简单、很本质的道理:“我最害怕参加的是只谈收视率和目标人群的论坛,文化人只谈赚钱,会不会有些不体面?作为写故事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的‘手艺’有敬畏心,不旁骛、不着急,走正道,坚持自主创作,为时代代言,为人民发声。”
好故事,从哪里来?宋方金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的创作方向主要由两种,一种是往热门题材上靠,跟很多人一块儿赛跑——比如接下来要跟华策合作的一部家庭伦理剧,就属于这个范畴;另一种,是为类型剧注入新活力。”在他看来,后者相对成熟,也比较容易走进一味跟风、抄袭的死胡同:“比如明年将播的抗战大剧《决胜》,我创作剧本时的核心是‘用智慧对抗暴力’,相信会让观众耳目一新。”
“一边是影视工业潮流的冲击,一边是无序竞争、有时连署名权都会被剥夺的‘原始丛林’,国内青年编剧的上升途径面临许多断层与制约,许多新人不得不‘曲线救国’,先去写网络小说或者成为跑量的‘文字工人’。是时候了,影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放慢逐利的脚步,给创作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演讲的尾声,宋方金不忘代表“很不容易”的编剧发声:“请各大电视台别再掐片头了,我们老家的父老乡亲还等着看呢!”
在这场以“新时代·新文艺·新融合”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与会者除了“讲故事”的专家,业界权威学者,电视台、新媒体代表等,还有不少来“蹭课”的影视爱好者和高校相关专业学生,“互联网时代对影视观念的影响”“媒介融合时代的影视文化与艺术”“电视剧制播的创新与共赢”等十余个主题演讲令他们受益匪浅。
“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由每年一届的“电视艺术创新年会”升级而来。本次峰会由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杭州市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既有精英集聚的专业性行业高峰论坛,也包括融合电视剧、影视文学版权、新媒体影视项目等全产业链要素推介活动,堪称国内影视行业近年来“含金量”十足的一次交流盛会。
除了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启动开工和正式招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负责编撰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第三卷)》对外发布两项重要产业成果外,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授牌仪式,宣布“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将永久落户杭州市西湖区。这既是出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规模、谋划,同时也是浙江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争取的结果。仅以西湖区为例,全区700多家影视公司,每年生产电视剧2万多集,立项电影100多部,“浙江创作”在国内外屡获大奖……以华谊兄弟、华策影视、长城影视等著名影视企业为代表的“影视浙军”,早已用一批制作精良、风格显著的好故事,赢得了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