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淼:把爱全给了赛艇事业
从花季少女到赛艇舵手到两个孩子的妈妈,从16岁至今她已经在水上“飘荡”了20多年。这20几年里,她经历过6届全运会,两次登上最高领奖台。在水上,她是一名优秀的舵手,可在家中,她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跑进”业体 选入水军
虽然从事赛艇工作已经20多年,可徐淼说,现在想来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我能走上体育之路,既是偶然,其实也是必然。”由于小时候酷爱田径运动,她“跑进”了业余体校,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她来到了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从此与赛艇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正逢备战七运会,在这届全运会上刚刚设立了赛艇八人单桨有舵手的项目,要求舵手身高不可超过1.6米,体重不得超过45公斤,而我正好符合这个标准。于是16岁的我就幸运地成为了当时山东水校的第二任女舵手,也从此开启了我挚爱至今的事业。”
了解赛艇的人都知道,舵手是一名“特殊”的运动员,从进队的第一天起,很多人就告诉徐淼,舵手就是半个教练,“我当时就想,我什么也不懂,怎么当教练呢?于是业余时间,我就经常到荡桨池模仿运动员的技术去做划桨练习,有机会还会和队友一起到船上比划比划。慢慢的,我对赛艇技术有了点感觉,也渐渐明白了舵手不仅要懂技术,器材的调试以及协助教练员参与队伍的管理等等很多琐事都要会做。特别是调试器材,这是个很精细的活儿,有时候几个毫米,都会影响队员的发挥。因此,为了把赛艇调出最佳的数据,我有时能站在艇边一上午都不知道疲倦。最近几年,每天调船已经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五届全运 两度登顶
93年6月徐淼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全运会。由于那时队伍很年轻,比赛经验也不足,最终只拿了第七名。半年后,曾拿过亚运会冠军的教练贾庆斌结束了学业回到省水上中心当了教练,贾教练的到来可以说给山东水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他让我们对赛艇技术从一知半解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觉得那段时期是我对专业技术掌握最快的时候。转眼到了97年第八届全运会,这届全运会我省女子赛艇队和浙江女子赛艇队进行了联谊,当时浙江赛艇成绩和技术一直是全国学习的榜样,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里,我们的成绩注定不会差。最终,我取得了赛艇生涯中第一块全运金牌。”
但是风水轮流转。接下来两届全运会,徐淼都与金牌失之交臂。第九届和第十届全运会山东队分别只取得第二和第六的成绩。特别是九运会,她们在状态、能力、技术都很好地状态下,取得第二名让徐淼觉得很遗憾。“当时是外教执教,沟通和管理都有障碍,队伍缺少凝聚力,我认为这是失利的主要原因。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不停地反思。这次失利也让我悟出:集体项目团队意识是核心,这种思想,也带到了我以后的训练中。”十运会结束徐淼已经30岁了,在调整期,她有了一对可爱的女儿。
11届全运会在山东举行,徐淼和队友也迎来了又一个辉煌的历史阶段。这个周期,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进行了大调整,来了一位划艇运动员出身的新领导——王博清校长。王博清上任后给省女赛请来了国内年轻有为的吴俐知教练,徐淼随后也结束产假回队训练。“经过几天接触,我感受到了吴教练身上那种让人为之振奋的气息,认定他就是我心目中期盼已久教练。他不但对技术要求细腻,对运动员的思想和身体管理也非常到位。总之那一刻,我有种从另一个世纪回来的感觉。在这种力量的召唤下,我们目标明确了,多年来储备的经验知识,在这种‘我要干’的思想里释放了出来。在水上,我的感觉变得敏锐了,无论哪个桨位的器材有问题,我都能调试到符合队员的身体结构要求,让她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自信,对金牌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每天的水上课,为了把训练质量做到最好,队友每次拉桨都伴随我奋力的呐喊,全然不顾第二天嗓子会嘶哑肿痛。当然队友也给予了积极配合与回馈,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船速好的时候,那种飘逸的感觉真是美妙无比!”在吴教练的引导下,徐淼所在队伍的团队意识变强了,比赛能力提高了。并且渐渐地,山东女赛也有了自己的风格。上苍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山东家门口,徐淼如愿以偿夺得十一届全运会的金牌。“这是我们山东赛艇队靠自己的能力夺取的金牌,它凝聚着我们所有人的心血与智慧!”
继续坚持 愧对家人
孩子已经3岁了,一直由老公和婆婆照看,徐淼虽然很挂念,但由于常年外训,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见不到孩子是常事。十一运后,她本来是想退役,可就在这个时候,国家队这个最高舞台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在理想与现实中,我选择为了最高荣誉再拼一把。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什么时候会走路,我都没有印象。有一次老二肺炎住院,我正好在高原训练,家人也没有告诉我,事后知道倍感心痛。每次远行,我都会偷偷走掉,我不敢听到她们的哭声。直到现在,我一出差,孩子都会担心地问我:‘妈妈,你几天能回来?’每每这时,我的心里都会非常自责与辛酸,我欠家庭欠孩子的太多太多了。”徐淼说,“但我要做孩子的榜样,有一天,我会告诉孩子她们妈妈的故事,告诉她们如果有梦想,就要咬紧牙关去努力实现,因为人生能有几回搏?!”在北风呼啸的冬季,当拖着行囊,含着眼泪默默地行走在回队的路上,徐淼心里的疼,对孩子的不舍,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想孩子了,我会幻想孩子就躺在我的身边,我轻轻抚摸着她们柔嫩的小胳膊小腿……”
来到国家队这个大舞台,徐淼心里怀有满腔的热情与抱负,但在国家队不仅仅有山东自己的队员,因此就有了技术不统一的现象。而八人艇项目又是一个高度协调一致的竞技项目,它的配合和篮排球等其它集体不同,水下划桨路线只有做到重叠一致才是好的配合。在这种情形下,在国家队一年的时间里,徐淼三站世界杯分别获得了第三、第四和第六,世界锦标赛第六。2011年,国家队在教练班子上有了新的调整,徐淼也顺理成章回到了省里。“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无奈。”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中又到了第十二届全运会。预赛中,徐淼掌舵的八人艇取得了第一名。而对手、东道主辽宁队也不差,他们以两秒之差获得第二名。但决赛时,山东却以不到一秒的差距与金牌擦肩。“现在想来,我们不应让对手过早知道我们的实力,预赛只需要拿到资格就可以了,可在那样的氛围里,我们没有冷静下来,把真实自己暴露在对手面前,尽管我们在决赛中的成绩和战术没有任何问题,还是以不到一秒的差距,取得了第二名。赛后心里很委屈,真想从头再比一次,可是,比赛就是比赛,就是这样残酷。想想整个过程中也没有失误,第二也光荣,抹干眼泪,回家开始新的人生!”徐淼说,“名次是遗憾的,可过程是完美的,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而今已经退役并经历了教练员学院充电的徐淼回忆起职业生涯的20多年,满心全是感谢,“感谢把我引上体育之路的体育老师,很遗憾他还没有看到我拿全运会冠军就因为肝癌去世了,如果没有他的鼓励与肯定,我不会迈进这个体育圈;感谢参加过两届奥运会的前辈舵手,在你当领桨手的时候,经常在艇上让我去感觉船速变化,引导我不断去探索;感谢宽容我的贾教练夫妇,把一个胆怯自卑的我,培养成一个敢于说出感觉,慢慢自信起来的小舵手;感谢省体育局和中心领导,引进了有能力的好教练,把我们每个运动员的能力、智慧、潜能全部挖掘出来,让我们在赛艇运动中,一次次展现风采;感谢赛艇,让我谱写了生命中最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