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我》:以一feat十,精彩成双

26.01.2015  17:36

 不要再用有色眼光,来看待像徐良这样被贴上“网络”、“90后”、“三巨头”等标签的歌手了。在音乐的世界里,并不是你贴上一个独立或摇滚的标签,就一定会高大上。你玩摇滚,可以很摇滚,同样也可以是伪摇滚。音乐好坏的终极标准,还是音乐本身。
  如果说国内乐坛的业界同行,也对徐良带有成见的话,那么听听徐良的新专辑《》,应该感到汗颜的,更应该是他们。在一个就连传统时代过来的歌手,都已经拥抱神曲而去的时代,徐良却是逆潮流的推出了这么一张足够有诚意的标准专辑。无论是概念、策划、创作、制作、编曲,以及整张唱片前所未有的创意,这张徐良的新专辑,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张传统格式唱片的范本。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就是它把feat.发挥到了极致。feat.通常是指一位创作歌手,因为想要自己的作品,能够延伸出新的创意,呈现出一种更丰富的可能,所以邀请同类型甚至跨界的艺人一起进行合作。在欧美乐坛的R&B和说唱圈,feat.甚至已经成了一种专辑的标配内容。尤其是说唱歌手,如果没有在一张唱片里出现其他艺人陪他feat.,要么就是帅到没朋友,要么就是自恋到登峰造极。
  当然,feat.现象的意义,不是为了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它真正的意义,还是创造一种音乐新的可能性。典型如一首旋律性作品中,突然加入一段纯正的说唱部分,肯定会让作品因为旋律与节奏的融合,在听觉上更上一个档次。而说的离我们更近的,像周杰伦与费玉清合作《千里之外》,同样是一种很经典的feat.范本。让周杰伦独唱《千里之外》,那不过又是一首周董式的“中国风”,但正因为有了费玉清这样的美声助阵,一下子就提升了整首作品的质感。
  而徐良一直以来同样深谙feat.对于音乐创作的意义。《红装》里的阿悄,《客官不可以》的小凌,《考试什么的都去死吧》里的庄雨洁,《他的猫》里的杨曦,《抽离》里的刘丹萌,以及《北京巷弄》里与孙羽幽的多首合作,就都让他的作品因为女声的加入,而显得比独唱要丰富许多。关键就是配合不同的作品主题,突出了不同人声的立体效果。
  这一次的新专辑《》,徐良则索性将feat.做得更大,并最终呈现出这么一张十首作品、十位feat.的盛大场面。这不仅让这张专辑有了一个独特的概念,也让专辑的音乐,因为不同女声的加入,呈现出十道不一样的风景。
  除了刘丹萌、杨洋等之前就有过合作的女歌手之外,这张专辑中出现的林凡和郭静,更让人有种眼睛一亮的感觉。《帮忙》这首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林凡的加盟,让这首以“打电话”为主题的作品,有了一种非常鲜活的对话感。而徐良淡然温和的唱腔,加上林凡棱角分明的唱功,两者的结合,更是华语流行乐两个世代人声的交汇,这种差异感,反而让作品显得纵深感更强。
  郭静参与feat.的《烂人》,则有着电视剧的画面感。而由郭静演绎起徐良的作品,反而让这位已经陷入风格瓶颈的女歌手,因为全新的跨刀尝试,呈现出一种新的音乐质感。这也正是feat.的另一种意义,为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事业找到一种新的可能性。
  当然,这张专辑的多元性,并不仅仅只是靠十位女歌手的演唱风格差异所确立的。徐良本身创作的多样性,对于不同题材的涉猎,首先保证了专辑音乐的丰富性。比如《苏三起解》里穿越感十足的“中国风”,《那年夏天我学会了在被子里抱紧自己》中运用大量叠词营造出的绵延效果,《星座恋人》将星座知识融入到作品的创作里等等,都在在说明了徐良对于作品创作的考究和用心。
  而在音乐上,《》更是做到精致。作为徐良的首支唱跳歌曲,《Mr.Rainbow》的制作颇具国际水准,而且在编曲上并没有单纯用元素和音色去堆积,轻盈律动的旋律和节奏,也让人感受到舞曲里迸发的灵动和灵气;《山姆大婶》里歌剧和舞台剧的结合,让作品充满了戏剧般的张力;用探戈来表现《苏三起解》,更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编曲,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体验。
  生活化、情绪化,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创作,加上考究、精致、不含糊的制作,徐良的这张《》无疑将感性和技术,都用到了最佳。所以说,一个歌手红与不红,除了宿命更有其内在的规律。有心加用心,就是《》这张专辑的特点,也是徐良很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