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村两委换届故事多

11.12.2014  14:15

  近日,济宁各县市区村“两委”换届工作全面铺开,天气虽冷,却丝毫没有影响村民选出自己心中当家人的热情。“两委”换届过程中是不是真的群众说了算?有哪些新鲜事儿?12月5日,记者走进微山县,进行了探访。

  90后村主任脱颖而出

  “这个孩子是俺们这些人看着长大的,从小就忠厚老实,从没见过他跟着那些调皮孩子捣蛋,长大成人后更是懂事儿,尊老爱幼,见面都打招呼,还热心,什么事儿都跑在前面。”微山县韩庄镇东刘庄村,60多岁的村民刘景堂赞不绝口,他嘴里的“孩子”,是村里新直选出来的村主任,1990年出生的刘杨。

  这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是怎么当上村主任的?他的威信从何而来?

  “俺村不大,全村267人,选民190名。”村党支部老书记刘景玉介绍,村里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刘杨则安稳地守在家里,开了一家小的保温磨口厂子,为铸造厂送配件,今年刚成家。

  “他品质好,热心,脑子灵活,村里有什么事儿他都主动靠上来,尤其是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挖沟修路,打扫卫生,都是跑在前面。”刘景玉说,刘杨自己有辆小车,红白喜事,叫客送信儿,着急去医院看病,他都义务帮忙。村里谁有啥困难给他打个电话,人就到,好脾气。去年,刘景玉推荐他上了党课,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去年夏天,我上夜班,脚被机器砸了,当时没觉得多严重,就回家睡觉了,结果第二天早晨疼得不行了。”村民刘慎平说,儿子不在家,老伴儿不是本地人,刘慎平不知如何是好。“刘杨听说后,立马把我送到镇上医院了,还找我们工友,替俺向厂子请假,真是多亏了他。”

  像这样的事儿,多不胜数,点点滴滴,大伙儿都记在心上。“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他表现不好,也不会得票130多张。”刘景玉说。

  “其实挺意外当选的,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留守的老人孩子没人照顾,我年轻,帮点忙是举手之劳。”刘杨略带腼腆地告诉记者,不过既然当选,就有责任和信心当好村主任,不辜负村里人的期望。

  大学生村支书连任

  上个月,傅村镇斜庙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汪洋从5名候选人中以全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成功连任。   

  斜庙村有280多人,虽然不多,但由于长期积累的矛盾,该村多年来没有建成支部班子,党支部的作用没法发挥出来,村子发展陷入停滞,群众意见很大。2011年4月,考选的大学生村官汪洋被任命为斜庙村党支部书记。汪洋说,当时心里很没有底,不知道能不能把班子团结起来,能不能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

  为了做好工作,汪洋首先开始走访村民。在与村民的接触中,他了解到由于村内年轻人平时都外出务工,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到街道办理一些事务十分不方便。汪洋便召集村干部、党员召开会议讨论,明确了新农合、新农保、计划生育方面等代办事项,涉及到组织、民政、合作医疗、计生等方面,每名村干部轮流坐班,手机24小时开机,实行为民代办制度和村干部坐班制,深受村民欢迎。

  软环境优化的同时,村里的硬件设施也在改善。“水电路一直是薄弱环节,线路管网老化,年久失修,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为此,汪洋积极与联建单位联系,借助全县农网、水网改造政策,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彻底解决了水电改造工程。

  “以前村里的下水道比较浅,经常堵,遇到下雨天水都往家里流。”村民张红卫说,汪书记上任以后抓了环境卫生改造,修下水道、修了垃圾池、安排人定期打扫卫生,有时候他也带领村干部一起干活,打扫卫生。现在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

  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徐宜久,是留庄镇马口一村上一任党支部书记,1975年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当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84年队改村,他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没想到,这一干就是40年。

  马口一村是纯渔业村,5000多名村民,没有耕地,靠渔船运输、水产养殖和大湖捕捞为生。“原来都是住在船上,出行也是摇着小木船,1980年才开始筑桩台。”60多岁的老村民吕瑞席告诉记者,当时在湖上筑桩台不容易,“夏天蚊子虫子一摸一把,当时徐书记带着大家,吃住一起,起早贪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筑起了全县第一个桩台。大伙儿欢天喜地搬到桩台,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渔船。”

  “从最初的缺水缺电,道路泥泞、必须穿靴子,到今天道路户户通,晚上灯火通明,俺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吕瑞席由衷地说,如今,村里有三百多条船,人均收入万元左右,水电网有线全通,自来水不收钱,全村百分之百参加了新农合,也是村集体买单。村里有规范化的卫生室、学校,还出资20多万元新建了娱乐休闲广场。“现在村里治安秩序特别好,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不为过。”吕瑞席说。

  就是这样肩挑全村担子的村支书,自己却没什么积蓄存款,没给自家人安排工作,老伴儿一直务农,大儿子考了警校找到工作,小儿子现在跟着钻井队打工。

  如今徐宜久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想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便主动提出不再担任村支书一职,此话一出,全村人都十分不舍,多次联合找他,请他接任,徐忠恕、王洪典等老党员也多次到办公室、到家里,都被他礼貌地拒绝。

  村民徐保军在北京打工,选举结束后,回程的火车上,不禁给徐宜久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你把马口一村治理得这么好,对得起党,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村民,马口一村能走到今天与你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担任新书记的是在村两委跟随徐宜久多年,深受他精神影响的吕瑞伦,全村60名党员,57张选票通过,“我会更加努力,不让徐书记和大家失望。”吕瑞伦如是说。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