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取得阶段性新成效
01.02.2018 15:02
本文来源: 半岛网
本报德州讯 近日,记者从德州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了解到,2017年,德州市加快推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取得重要阶段性新成效。
“区域融合,交通先行”,连接京津冀地区的黄金通道进一步畅通。铁路方面,德州市全面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石济客专正式通车,以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德州为基点的京津冀“矩形”高铁环形网正式形成,沿线平原东站、禹城东站建设完成,齐河站站前工程已完工。
公路方面,京沪高速(G2)沧州至千童段、德上高速(G3W)武城至青兰段相继全线建成通车,德州与京津冀区域高速西、中、东主通道已经全面形成;德上高速京台高速至G105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年内开工建设;京台高速德州(鲁冀界)至齐河段改扩建工程计划2018年10月开工建设;G205庆云绕城段、宁津至东光、庆云至崔口等公路项目改造完成。
内河航运方面,加快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前期研究工作,开启与京津冀区域联系的水上通道。
奇瑞新能源汽车齐河生产制造基地首批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禹城汇源豆类天然饮品等项目建成投产;中粮产业园落户平原,将打造亚洲单体最大的小麦加工基地……德州把产业对接合作作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加快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新引进开工京津冀投资过亿元项目91个。庆云京津冀产业园已签约进驻项目16个,其中10个开工建设。武城成为北京通州区定向产业转移基地之一,与该区22家外迁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德州积极打造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推进“放心农场”建设,首批评选认定了23家市级“放心农场”。重视优质农产品推介工作,第二届中国(德州)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期间,来自29个省市的22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采购商参加大会,共有68家企业达成购销合作意向,交易额达15.8亿元,同比增长58%。加快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占地105亩的临邑县首个“智慧农业大棚”示范棚正式投入运营,并完成首次定植,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技术水平世界一流的智慧农业大棚。
科技创新协作迈向深入,推进建设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全市共有254家企业与京津冀地区的46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各类载体平台40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库三基地”(钱学森智库、航天(国防)军民融合产业化基地、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应用基地、航天体验基地)落户齐河。
德州市加强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和规模。据了解,去年德州市引进重点高校毕业生数量是2016年的2.2倍;2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人进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公示阶段,2人入选山东省西部人才培养计划;累计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459人,创新团队53个,创建了全国第4家国家级引智试验区,在美国硅谷建立了首家德州国际人才智力引进海外工作站;第二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期间,1800余名各类人才来德深入对接,达成意向签约项目111个,涉及金额65.6亿余元。 德州坚持联防共治,与沧州、衡水开展行政边界地区联合环境执法;与省会城市群各市开展跨区域环境质量联合监测,协同处置边界环境污染事故,合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围绕建设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制定了《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暨德州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20年)》,已通过专家评审。去年1—11月份,德州市“蓝繁”天数为224天,同比增加25.8%。
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精准推进。教育方面,成功纳入教育部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成为北京部属高校迁移目的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5所高校建立交流平台。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全市多家医疗机构与京津冀地区的几十家医疗科研教育单位进行了对接;中国胸痛中心德州救治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德州创伤救治中心相继成立。文化旅游方面,组织发起成立了4省12市“京津冀鲁协同发展城市旅游联盟”和“冀鲁边旅游联盟”,7省370多家旅行社参加,叫响“上善若水 有德之州”旅游品牌,打造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德州市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密把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着力实现“五个精准推进”,即精准推进上级扶持政策贯彻落实,精准推进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精准推进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精准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精准推进科技创新协同协作。
[编辑: 张珍珍]
本文来源: 半岛网
01.02.2018 15:02
京津冀1小时区域交通圈正在形成
一张三地互通的小小交通卡,中国山东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22日召开会议,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