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十二五”时期工业投资特点及保持适度增长的对策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德州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德州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重要抓手的德州工业投资,同样面临着调整投资方向、明确投资重点、转变投资方式和提高投资质量的艰难抉择。德州市通过持续推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但也要看到,全市工业投资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供应不足,企业家信心亟需提振等制约,出现投资增长乏力、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有市场、有回报、可持续的有效投资,已成为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十二五”时期德州市工业投资的特点
(一)工业投资总量较快增长,增速呈n型反转。从总量看,全市工业投资逐年增加,从“十一五”末2010年的642.57亿元,以年均11.1%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14年底已达896.1亿元,是2010年的1.4倍。随着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面临着市场前景不明、融资难度加大、生产成本上升、市场行情不好等困难,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开始对在建工业项目投资逐步放缓。从增速上看,2014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9%,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4个百分点, 为近6年来以来的最低增速。
(二)工业投资分布主要集聚在制造业。工业按大类行业划分,分为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随着近年来德州市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强,制造业在创新中再次崛起。十二五期间,制造业投资额达到2948.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7.5%,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为95.9%。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五大行业,共完成投资1976.1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46.5%。
(三)工业投资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其他融资渠道不足。从建设资金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德州市工业投资的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其融资机制呈现出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一是自筹资金占居主导地位。2014年全市工业投资的自筹资金676.2亿元,比重达到69.2%。二是融资贷款的比重下降。2014年,全市工业投资中国内贷款27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6%,占比比去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三是国家预算内资金大幅度减少。2014年全市工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构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1.8亿元,同比下降50.2%。
(四)工业投资主体趋向多元,但民资增长相对较慢。近年来,全市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初步建立,投资来源多样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依赖政府直接投资的状况,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投资的增长及投资领域所有制结构的改善。2014年,国有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投资35.4亿元、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3%、25.5%,而私营等民间工业投资完成745.6亿元,同比增长6.4%,低于全市工业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
二、当前德州工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德州市工业投资低速下行,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有所下降,全市工业投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一)建设性质较为单一。目前,我市工业投资中仍以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新、扩建项目为主,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的改建项目完成投资比重不高。2014年,全市工业投资项目中,新、扩建项目完成投资596.8亿元,同比增长5.8%,占工业投资总量的比为66.6%;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299.3亿元,同比增长74.8%,占工业投资总量的33.4%。再从投资构成分组来看:建筑工程完成投资454.7亿元,占总量的比为50.7%;安装工程完成投资54.0亿元,占总量的比为6.0%;设备购置完成投资339.7亿元,占总量43.3%。设备投资是技术改造进步的重要载体,德州市工业投资主要被用于铺新摊子、建新厂房,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投资资金的重要作用,影响了投资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二)工业投资大项目减少,投资后劲显不足。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896.1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5.7%,所占比重为6年最低。2014年在库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有7个,仅占工业项目0.7%,完成投资额23.7亿元,仅占工业投资的2.6%,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2个,占工业项目5.1%,完成投资额136.4亿元,仅占工业投资的15.2%;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为空白。从项目质量看,我市众多工业项目主要表现在有效投入不足,厂房投入多、设备投入少,项目投入多、实际产出少的局面。2014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设备投入占完成投资额比重仅为20.3%,全市工业投资项目缺少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必定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三)受产能过剩市场疲软影响,企业家扩大投资意愿受到压制。2014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外部需求趋弱,一些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突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空间带来挤压,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效益和收益预期,加上国家持续实施严格的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投资欲望和投资能力受到较大抑制。
三、保持工业投资适度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强化工业项目的推进力度。项目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生产要素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有新项目才有新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规划的重大项目,着眼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项目。在项目质量上注意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加快储备一批高技术产业项目、装备制造业项目和传统产业提升技改项目。一要立足我市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积极适应目前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进一步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办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二要着力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根据各县市区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统一规划、有序发展,加快建设产业特色鲜明、项目优势突出、功能分布合理的工业园区努力形成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坚实平台。
(二)进一步提高工业项目投资效益。在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工业项目投资效益,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严控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投资项目,支持促进资源节约、循环经济提高技术的项目建设,不断调整工业投资内部结构。一是要大力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传统、特色产业向高新化发展。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高起点、高科技、产业化战略,选择适合德州市经济发展的、具有一定优势的新兴产业项目,着力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项目,提升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力度,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转变工业投资增长方式,强化要素保障力度。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调整的客观约束下,我们要创新方式方法,尽各种努力缓解要素制约,促进经济和投资的平稳增长。一是化解土地制约。土地是目前各县区新、扩建工业项目最大的瓶颈,加大土地配置力度,抓好土地增量扩大和存量盘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投资强度是缓解这一瓶颈制约的重要抓手。二是化解资金制约。为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家的投资意愿,充分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充分发挥国债与民间资本作用,进一步为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挑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