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首个“海绵城市”绿化工程应对汛情
21.07.2016 23:42
本文来源: 气象
在东风东路(岔河滨河东路—晶华大道)的绿地或者景观的节点,市民能看到几块这样的标志牌:
植草沟——渗、蓄、排:“我有隐身本领,不太容易发现吧,下雨的时候你很快就会找到我啦!周边来不及渗的水流到我身上,我一边渗,一边蓄,同时还把水排到其它地方。”
透水人行道——渗:“我是会喝水的道路,给我一瓶水,不到5秒全喝完,大雨、小雨那就更不在话下了!我喝的水可没自己用,都送给下面的土壤了,最后送给小草、小树。”
记者从德州城管部门了解到,这是该市打造的首个“海绵城市”理念绿化工程,使绿地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有效提高了城市的排水和储水功能。
据了解,该工程位于东风东路(岔河滨河东路—晶华大道),长4000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投资1550万元,因该区域实施南部生态片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原有绿化带受到破坏,德州市政府将该区域绿化恢复工程列入城建计划,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5月竣工。
该工程首次置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多个具备“海绵体”功能的绿化项目,使绿地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又可将蓄存水有效“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工程,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透水性路面比较具有代表性。该项目采用红色胶黏石铺设硬化道路,由于胶黏石具有高效透水、自然美观、色彩多样、经久耐用等特点,铺设的石子路面自然美观,又因具有胶黏性而不易散落。若遇雨水天气,降水能够通过石子间隙渗透到地下,形成“海绵体”式雨水循环过程,使绿地道路具有吸水性,有效提高绿地的排水和储水功能。
工程建设海绵城市渗塘2个、植草沟2个,其中,渗塘底部铺碎石,上面铺设土工布覆土,并种植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千屈菜等,由于渗塘地处绿地较低位置,遇降雨时,能将周围无法吸收的雨水收进去,从而形成小型人工湖。生态植草沟又被称为植被浅沟或生物沟,本身具有渗透功能,在降雨或绿地渗透饱和时,能够使来不及下渗的雨水汇入并吸纳至沟内,边渗边蓄,同时向下游转运。在沟中栽植千屈菜、水生鸢尾等,既能防冲刷,起到固土作用,又不会对排水造成太大影响。
此外,该工程以“森林花海,绿色生活”为景观主题,施工中,以立足现状、完善提升、突出重点、经济美观的原则,打造一处带状公园。使整个公园形成一条林下漫步道,贯穿东西,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及休闲活动区多点分布的“一带多点”景观结构,有效衔接整条东风路景观。(郑乃春 王振 张淑燕)
责任编辑:Z12
本文来源: 气象
21.07.2016 23:42
一图读懂|看章丘如何全域出彩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新华网
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举行
第十届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暨泉城青年创新大会现新华网
济南章丘法院强制腾房 一日成功交付两处房产
近日,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强制腾房行动,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