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忆张贤亮:帅又热情 很快结婚生子
冯骥才悼词
文坛失去贤亮,应是痛失;我失贤亮,其痛有过文坛!贤亮是我人生的挚友,此时此刻,痛彻我心。我深知他所经历的那些磨难,他文学的才气和勇气,他的坦率、憨厚与好胜,他内心的种种冲突;我还知道他带着哪些心愿与遗憾走的。我只能默默的说,贤亮,放下心走吧,你已经完成了自己,因为你的笔、你的人物、你自己,真实和无情地记录了时代;对于作家来说,谁记录了时代,历史一定记住他。
愿贤亮的亲人节哀。
昨晚,一代文学大家张贤亮躺在宁夏银川殡仪馆冰棺内,花圈遍地。在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与张贤亮告别的亲朋好友后,张贤亮的妻子冯剑华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面对面专访,在看到成都商报关于张贤亮去世的报道后,冯剑华指着标题和照片不断点头,“我喜欢这个标题,特别是‘那是一种青春的乡愁’。”这也是张贤亮背后的女人首次面对媒体,由于他生前几乎不公开谈家人,让这位默默陪伴他多年的女人显得异常神秘,昨日她向成都商报记者首次娓娓道来和张贤亮相识相知相伴一生、一同创办经营西部影城的故事,深情动人。
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 银川摄影报道
爱情
他又帅又热情,我们很快结了婚
连家里的硬币都掏出来了骨灰将存放在影城的纪念馆里
昨晚,张贤亮的遗体静静躺在殡仪馆冰棺内,表情安详。四周有6幅放大的照片,都是张贤亮生前拍摄的,每一张都笑呵呵,其中一张还是张贤亮在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火炬手时的照片。
张贤亮的夫人冯剑华坐在一边,穿着一身黑色的西装,花白的头发,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上去十分儒雅。当得知记者是从成都专程赶来的,老人站起身来,和记者握手,“大老远跑过来,辛苦了。”冯剑华说。
今年64岁的冯剑华曾是宁夏文联副主席,也是《朔方》文学月刊主编。1980年,张贤亮结束劳改后,就来到《朔方》当了一名普通编辑。冯剑华回忆,两人正是在杂志社工作时认识的,年轻时的张贤亮热情、长得又帅,相识相恋后,两人很快结婚,并生下一个儿子。
谈到婚后的生活,冯剑华并没有说太多,只是承认,为了丈夫的事业,自己是默默在背后支持,“家里的活都是我干,洗衣服带孩子什么的。”
创业
连家里的硬币都掏出来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冯剑华和张贤亮都在宁夏文联上班,跟随“文人下海”的热潮,张贤亮告诉妻子,自己准备干点事业,考虑文化产业,想建一个影视城,“他选择的地点就在镇北堡,因为他当年在附近农场改造了20年。”冯剑华回忆,当时夫妻两人带着儿子来到镇北堡考察,这里用土墙围着,里面住着二三十户农户,以放羊为生。“很荒凉也很荒芜,这一点也是张贤亮准备打造的点,就是以荒凉为卖点。”决定打造影视城后,夫妻两人拿出了所有积蓄,“投资了多少真不知道。”冯剑华笑了笑,只记得把家里存的硬币、美元等都拿出来了,还有角角分分。
如今的西部影城,已是游客到银川旅游必到之处,也是国家5A级景区,拍摄了《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100余部影视作品。回忆创业的艰难,冯剑华称,确实有很多挫折,比如迁出这些农户就是个大工程,“别人在那里住了多少辈,你让人家迁出去,不容易啊。”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那一年谢晋拍《牧马人》时,堡里还有不少农户,这边在放羊,那边在拍戏,那副场景很是喜剧,后来,在张贤亮说服下,农户们才全部迁出。
后事
骨灰将存放在影城的纪念馆里
冯剑华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丈夫其实身体比较好,但一年多前患病后,身体就很虚,不过精神还是不错。张贤亮喜欢抽烟,但得病后,烟也戒了。对于丈夫的离世,冯剑华不停说着“突然”,不过,在她看来,丈夫走得很安详,没什么遗憾。
张贤亮在弥留之际,也留下了一些遗言,对于具体说了什么,冯剑华摇了摇头,“具体的就不说了吧。”她说,丈夫的遗言主要是对工作的安排,她还透露,目前影城主要是儿子在打理。对于张贤亮曾经说过的自传小说,冯剑华称,在得病后,他就很少写作了,这本小说只写了很小一部分,对于是否会帮着丈夫整理出版,冯剑华称,等忙完这段时间再说吧。
张贤亮的后事如何办理?冯剑华说,经过商量,家人打算在影城建一个纪念馆,里面有张贤亮的作品、手记等,并将张贤亮的骨灰存在纪念馆。
记者手记
银川的骄傲
要说张贤亮对银川的影响,在银川任何角落都能发现。昨晚,成都商报记者刚下飞机,抵达银川河东机场大厅时,就看到一块张贤亮创立的“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广告牌。成都商报记者搭乘一辆出租车,在得知记者来采访张贤亮追悼会,这位姓马的司机就滔滔不绝,讲述起张贤亮的故事,“就是他,把西北文化传播出去,我们银川的骄傲啊!”马司机回忆,自己的老家离张贤亮曾下放劳改的南梁农场不远,“那个农场现在都还在,当年主要种植枸杞,放羊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