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 倒逼微山湖小渔村前进的不竭动力

04.03.2017  21:13
  从2013年到2017年,记者五次来到微山湖西南畔的渔村——高楼乡永胜北村采访,近距离观察这个平凡渔村在时代浪潮中的探索与变迁。

  五年的光阴,若对于传统而闭塞的渔村而言,变化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始终秉承“忧患意识”的永胜北村,前进从未止步,改变不曾停歇。

  忧患意识,源于现实的倒逼。2013年,记者第一次来到渔村采访。当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贯通,可永胜北村的养殖却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微山湖作为东线重要的输水通道和中继水源地,必须要确保“一泓清水北上”。为了迅速改善微山湖水质,微山县专门启动渔业养殖污染防控行动,共清理网箱养殖面积2.02万余亩、网围养殖面积12.83万亩。

  永胜北村是这次清理行动的“重灾区”,村庄仅网围养殖就缩减了2万亩,大批渔民失去了生计。惊变在前,渔民们曾失望彷徨过,也多有抵触情绪。村支书刘林举承认,要渔民们突然放弃自己谋生的手段,的确一时难以接受。

  但渔村不久就开始了突围和自救。永胜北村委会给失湖渔民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另谋出路,从头再来。很快一部分“失湖”渔民靠积攒的资金购买了驳船或自航船在长江、运河里跑运输。渔民说:“跑运输苦是苦了点,但一年就能挣个30万,5年可以收回成本,以后便是纯挣钱。”另一部分养殖手艺精湛的渔民,则在附近的县市区寻觅鱼塘搞承包。靠着在外地的“开疆拓土”,新的养殖收益很快就抹平了失湖的损失。

  



  失湖渔民展开自救的同时,仍保有养殖鱼塘的渔民,虽暂时不需直面失去生计的危机,却未雨绸缪,开始了自我创新。

  “水产市场变幻莫测,商品价值越来越集中到了名牌产品上。如果不提升微山湖大闸蟹的品牌形象,永胜北村的水产养殖将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层次。”每次到永胜北村采访,刘林举都会和其他几位村干部讨论起这个话题来。

  提升品牌知名度,成了萦绕在永胜北村渔民心头的一件大事。“虽然现在螃蟹养殖的利润还不错,但谁也不清楚以后的市场会怎么样。”村民刘巨平说。

  在乡村两级的努力下,高楼乡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的称号。2016年10月,永胜北村则携带养殖的大闸蟹赴上海王宝和大酒店参加质量评比,在三个单项中荣获金牌。

  品牌知名度打上去后,渔民的收益也水涨船高。渔民们说,如今每年都有江浙的商人来渔村高价收购大闸蟹,他们看重的就是良好的质量和过硬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