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沙地变成“绿色银行”?

18.08.2015  12:36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曾是京津地区风沙的沙源地之一。近年来,这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转变传统林业生产模式,让昔日的风沙源头成了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

 

治沙成效显著的多伦县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离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过去由于自然灾害、过度放牧,多伦县一度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从2000年开始,依托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多伦县开始了大规模生态建设。如今,多伦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来自于林业。目前,多伦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220万亩,改革面积达到100%,全县64个行政村近7万农民直接享受到了林权制度改革的红利。由于多伦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明晰了产权,提高了农民林木管护的责任意识,推动了林沙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了林木由“资产”向“资本”转化。

 

多伦县让沙漠变绿洲的主要方式是打破传统林业生产模式,将施工、管护交给承包造林主体和受益主体,林业部门只负责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产权明晰带来的好处是,不仅可以依法转让造林,到规定年限后,除按林业规划要求保留的部分外,其余的林子,造林者可自由处置买卖,凭借林权证还能获得贷款。农民群众都反映,过去说种一棵树就是往“绿色银行”里存一笔款,但取不出钱来,农民过着穷日子搞绿化。自从林权改革以来,满山遍野的树木有了主人,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这大大地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还促进了林木由“资产”向“资本”的转化。多伦县为此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进行林地流转、抵押贷款服务,协调金融部门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通过林业拉动农牧业等领域的发展。今年以来,全县林权证抵押贷款金额已突破2亿元,盘活了林业经济,达到了林地受保护、农民得效益的目的。笔者认为,多伦县依靠林权改革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发展林沙产业经济的做法值得荒漠化地区借鉴。

 

由多伦县通过林权改革有效治理沙漠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荒漠化地区在通过林权改革让沙地变成“绿色银行”的进程中,首先应出台优惠政策,激励绿色投融资,充分调动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政府可考虑出台以下政策:一是出台绿色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绿色贷款贴息办法,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拨出专款设立绿色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绿色贷款贴息基金,对提供绿色贷款的金融机构形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二是对绿色贷款、绿色创业投资的收益给予减免税待遇,对绿色贷款收益、投资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投资收益免征营业税,其所得税实行低税率政策;三是出台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的政策优惠办法,充分利用证券市场、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资源,为开展荒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融资服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句口号:让林子成为林农的“绿色银行”。因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经营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一项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农村建设促发展的重大举措。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各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各地应在充分借鉴成功地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7月28日,以“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开幕式上致辞说,荒漠化是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把荒漠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治理步伐。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也在论坛开幕式上说,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今后,国家林业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取得新的成效。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荒漠化地区应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更加重视科学治理,强化防沙治沙科技支撑,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并与人工治理相结合,通过更加深入地推进林权改革,推动治理措施综合配套,同时还应高度重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积极营造出全社会关注和支持防沙治沙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