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急诊科医生的一天:一个电话随时到 包子是最佳工作餐

26.06.2016  22:54

  

李鹏宇(左三)在查房 记者郭尧摄

  很多人听说过“护士节”,但知道6月26日是“医师节”的人却不多。在如今医患矛盾突出、伤医事件时有所闻的情况下,这个节日显得愈发有意义。一天工作14个小时,有时怕患者出现危险,两天吃住在医院……在“医师节”前夕,记者全程体验了一位急诊科医生的一天,还原患者看不到的“医生”群体的工作状态。

  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有急症凌晨也要赶手术

  急诊科医生被称为医生中的“特种兵”,他们所在的科室始终处于整个医院的最前线,工作更像一场充满硝烟的战斗。山大齐鲁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李鹏宇就是“特种兵”中的一员。前几天被钢筋贯穿全身的伤者,就是在他所在团队的努力下起死回生。

  本来前一天约在第二天上午8点医院上班时,记者赶到医院体验采访,但当记者25日赶到医院时,护士说李鹏宇清晨6点半就上台做手术了。“今天凌晨4点多来了个胃穿孔的急症病人,必须马上手术。作为科室副主任,李主任需要24小时听班,科室只要需要他,一个电话就得马上赶过来。”李鹏宇的同事告诉记者,25日凌晨4点多,病人一来,电话就给李主任打过去了,他半小时后赶到。完善术前检查,找病人家属谈话,6点半上台做急症手术。

  在等待两个小时后,早上10点记者见到了刚刚下手术台的李鹏宇。他神情有些疲惫,早饭还没吃,不过他说“饿习惯了,早饭午饭两饭合一是常有的事。像这样突然有急症手术的事,多的是。多时一天四五台手术,最长的手术则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枕戈待旦,他用这个词儿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

  包子成食堂热销饭,看好病的成就感支撑前行

  顾不得多聊,李鹏宇开始带领同事查房,如果不是有突发状况,查房的时间应该是早上8点半到9点。刚查完房,就有门诊值班医生打来电话叫他去会诊,这样的会诊短则十几分钟,长的则需要一个多小时。所以有时连午饭都可能来不及吃。“我们医院这点挺好,华美楼地下就是食堂,看病时间太紧了,就插空去食堂吃点,食堂卖的最好的就是包子,简便快捷。”李鹏宇笑言。

  他说,其实每个科室医生的压力大致相同,又有所不同。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他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因为病人都是急症,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判断;二是来急诊看病的病人和家属因为病情急,脾气一般都很急躁,一语不合可能就会起冲突,所以不少急诊医生被打过。“就在前几天晚上,一个人醉酒后来到我们医院,拿起椅子就想抡医生,幸好医生躲得快。”

  李鹏宇坦言,“做医生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我们很多同事只为负责的一个重病号,可以两天不回家,因为怕病人随时出现危险。每次下了手术台,也不敢赶快换下手术服,因为随时可能再上台……医生的付出,期望换来患者的尊重。”

  高强度的工作,患者的不理解,往往让医生身心俱乏,可以聊以慰藉的也正是给病人看好病的成就感。“几年前,我们接诊了一个在炸鱼时肚皮被炸开的渔民,大家都以为他不能活了,因为他来时肠子流出来,肝脾都破了,肚子里有土、玻璃碴、渔网,极易感染。但经过我们团队的努力他被救活了,连业内都很震惊。在我们手中,将一条生命救活,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是我们走下去的最大动力。”李鹏宇说。

  培养14年才能赚钱养家,价值没得到充分体现

  简单吃了点午饭,正想在休息室休息一下,下午1点多门诊一个会诊电话又把李鹏宇叫走了。这次是来了一名肠系膜静脉血栓合并肠坏死的病人,需要紧急手术。做好术前准备,下午3点多,李鹏宇再次站上了手术台。这次一站就站到了晚上7点多。华灯初上,他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这样一算,他一天工作了近14个小时。

  “回到家真是一头就想栽到床上休息,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李鹏宇说,现在世界上最累最需要小心翼翼的医生可能就是中国医生了,百姓都说看病难,但和国外比起来真得不算难,只不过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我一个朋友在国外因肚子疼看急诊,晚上6点去的,因为病情属于不危害生命的,医生让他一直等,直到等到11点,医生还没给他看,他肚子不疼了,就自己回去了。还有一个朋友在国外做了胃镜后,再预约做就要等到6个月后了。所以之前就有报道说,李冰冰在国外生了病,因为等不及还是回到国内来看。而在国内,中国医生怎么可能这样?”

  在李鹏宇看来,与医生的付出相比,工作的回报没能体现出医生的价值。“一个医生的培养,需要上5年本科,硕博连读需要6年,分到医院后,还要再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整整14年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如果是18岁考大学的话,也就是说,医生一直到32岁才可以赚钱养家。”

  “前几天在医生圈里流行一个段子,‘一个女子抱着宠物狗去医院看病,导医说医院只给人看病不给狗看病,她得去宠物医院。但女子就说,宠物医院挂个号就要50元,医院则只需十几元,为啥不来医院看?’给人看病不如给狗看病,这也反映了医生的无奈。”李鹏宇说。

  记者问,很多医生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学医,他是否希望自己的子女继承衣钵?与之前很多的医师调查结果不同,李鹏宇坦言,他还是希望子女学医的,因为如果说他们这一辈正经历医患关系不好的时代,但他相信随着制度的健全,后辈有可能会迎来医疗环境的更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