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为何重视"芝麻官"?
资料图片:1983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赵村群众交谈
中国搜索讯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消息,习近平总书记今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担任过正定县委书记,对县委书记岗位之重要、责任之重大,有着切身感受和独到见解。中国搜索编辑查询并梳理了相关公开报道和文章,在此与网友分享。
“芝麻官”千钧担
根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10月曾转载《习近平:从政杂谈》一文,习近平曾在24年前谈县委书记的责任,称其为“芝麻官”千钧担。以下为习近平题为《从政杂谈》的文章摘选。
古时候,人们以“七品芝麻官”来喻指县令的官微权轻,有贬损之意。其实,当好一县之长何尝容易。我曾担任过县委书记,每与同行谈起,大家总有一致的感慨:官不大而责任不小。
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国家的政令、法令无不通过县得到具体贯彻落实。因此,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看,县一级工作好坏,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
一个县也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有什么机构,县一般也有与其大体相对应的部门。县一级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所不及。有人说,县级工作,除了外交活动外,国家各项事务无所不有。其实,有时候县里也会遇到接待外宾的事情,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外宾比肩接踵而来也是可期待的。县级领导还得真懂一点外交。一个县小则十几万人,大则百把万人,一个决策下去,其影响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含糊。海瑞在他的《令箴》中说:“官之至难者,令也。”此意即最难做的官是县官。因此,县级领导必须有各方面的知识和很强的能力,否则难以胜任。
古人云:“宰相起于州郡。”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高级领导人也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县级岗位是锻炼和培养干部的好课堂。现在从事县级领导工作的同志,要十分珍惜在岗机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刻苦磨炼,积累经验。
延展阅读
习近平在正定县的工作岁月
资料图片:1984年5月,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到正定县武警中队调研,就加强领导,关心生活,把县中队建成一支新型的人民武装力量提出要求,并现场解决中队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982年仲春时节,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的习近平,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1983年7月,他担任县委书记。
从1982年到1985年,习近平在正定度过了怎样"不寻常的3年、非同一般的3年"?一个不讲吃穿、不端架子,年纪轻轻的县委书记,为什么那么有威信?离开正定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念念不忘?
正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三关雄镇、神京锁钥、八方交汇,位于北京以南240公里,石家庄以北15公里。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正定却还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卖毛线的被视为投机倒把,拉沙子、摆小摊的被批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人们依旧习惯于敲钟下田、吹哨上班,成了远近闻名的"高产穷县"。渴望改变、渴望富裕成为正定人民的共同心声。就在此时,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正定。从此,他与正定40万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共同奋斗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带领正定人民走向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
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
“朴实低调、亲和务实”—回想当年习近平留给正定干部群众的印象,时任正定县委办公室资料组组长的王志敏回忆说。穿着褪色的旧军装,背一个军用挎包,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一起在院子里圪蹴(方言:蹲着)着吃饭聊天,与当地百姓拉家常、问寒暖。习近平从不开小灶,有时开会晚了,就吃两个凉馒头,加一块卤豆腐。
褥子上补丁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资料图片:1983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赵村群众交谈
时任正定县副县长的何玉回忆当年的场景:“一张三屉桌、一个文件橱、一把椅子、几个方凳,两个条凳支一块木板就是床,床上铺一条满是补丁的旧褥子。老房子泛潮,天晴时,近平同志晒褥子,机关干部都好奇地数,究竟有多少补丁,谁也没有肯定的答案。”
当时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一位干事说,他爱人曾帮习近平拆洗过一次褥子,其实那不是补丁,做褥子的布料本身就是用旧衣服拼接成的。他想买一块布料让爱人做条新的,被习近平拒绝了,“不用了,这褥子挺好的。”
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
资料图片:1983年8月9日,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到田间地头查看棉花生产情况
“当年他很少待在县委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往乡下跑,往干部群众家中跑,有时与县里的干部结伴,有时单枪匹马。”正定县退休老干部张五普回忆说。当时县里最好的车是两辆212吉普,如果不是特别急的事,习近平都坚持骑自行车,他自己说这样既省汽油,又能联系群众。后来习近平回忆说:“那时经常骑自行车下乡,穿梭于滹沱河两岸,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骑不动了,得扛着自行车走。”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跑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
1984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定翻身记》,肯定正定所作的尝试。
正定翻身记
1981年底,正定人均年收入仅148元。"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锦旗高悬在县委的会议室里,而老百姓却不得温饱。面对这个"高产穷县",习近平的心情十分沉重……
"我是来学习的,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和指教。"到正定以后,习近平没有坐在办公室,他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一位同志请教。
正定的老同志曾评价习近平:平易近人、沉稳、健谈、自信、谦和;是位年轻干部,但做事老练成熟;工作既严肃认真,又密切联系群众。
"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习近平通过调研发现高征购造成正定农业结构比例失调,他跑省进京,向上级部门反映困难要求减少征购任务,为"正定人民立了一大功。"
老百姓吃饱了,还想富起来。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县委和县政府决定先搞"大包干"试点,再全面推广,开创河北省的先河。
此外,习近平还和县委班长一道开展大讨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经济作物和乡镇企业,让正定经济效益大增。
1984年4月,在正定改革如火如荼时,习近平同志牵头制定了县委工作大纲。1985年,县里又制定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正定经济"三步走"发展目标与发展方针。正定开始走向新的辉煌……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根据习近平同志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大普查,建立"人才账",刊登"招贤榜",献上"定心丸"。他说,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招聘人才贵乎广,才集贤众,方能振兴经济。
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寻找地方政府共建"荣国府"临时外景基地。习近平马上派人联系,很快达成协议。景区1986年顺利竣工,1987年当年有130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旅游收入1761万元,开创了旅游业"正定模式"。
习近平回正定
1991年、1993年和1997年、2005年、2008年,习近平曾五次回到他工作和生活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正定县。
习近平在正定看望了30多年前在一个班子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他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习近平在正定塔元庄村与乡亲们座谈时说,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个人不论活到多大岁数,最宝贵的是历经沧仍怀有赤子之心。同样,我们党成立90多年了,执政60多年了,最宝贵的是要永葆青春、永葆生机活力。这就要不断改进作风,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完)【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南方人物周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