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劣势成部分大宗农产品走出国门绊脚石

20.08.2015  10:29

  央广网北京8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大国基础的农业,面临着“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可以借助此轮东风走出国门,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然而,中国农业在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优势的激励竞争,需要迎接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等诸多挑战。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对中国农业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农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一带一路,做出了具体阐述。他指出,一带一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伟大事业。其实,“一带一路”概念的雏形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徐小青:

  徐小青: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一直到2000年,2001年正式提出来,2006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而且列入十五规划,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它是一直这样延续下来的。

  自古以来,茶叶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传播的重要象征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我国历史悠久的茶叶对外贸易又焕发了新的生机。作为当年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宁波,茶叶仍然是当地“走出去”的优势农产品。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雷锋乡的茶农黄万全说,前几年,他种植的绿茶遭遇了一定的销售困境,在“一带一路”规划提出后,很多地方的客商都来收购茶叶用于出口。

  黄万全:今年来我们这里收购茶叶的客商也比去年多一些,很多茶叶是要外销的。我觉得只要重视这个事情,我们种茶叶还是很有希望的。

  今年上半年,宁波出口茶叶总量超过5万吨,金额达1.36亿美元。

  除了茶叶,中药材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珍宝。我国的中药材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而这些地区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所涉及的地区恰恰高度吻合。

  中药饮片出口全国前五强企业 安徽广印堂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琛说,他们公司的很多中药饮片都要出口到东南亚,受“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现在公司货物运输时间与以往相比缩短了三分之一,直接拉动了公司进出口量大幅度提升。

  王琛:以往的量比较小,一年也就做个三五吨十吨的样子,因为路途比较遥远费用比较高,通过“一带一路”的实施,费用和通关的费用上面有很大的降低,时效上面有很大提高,这样的也就相应的降低了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产品的成本,让我们产品最终在市场有相应的竞争力。

  除了传统的古丝绸之路上“走出去”的农产品之外,蔬菜、水果、粮食、水产品、甚至农机都有机会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向世界各地。

  福建省是我国的水产品出口大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借“一带一路”之机从“互联网+”着手,成立了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交易所总经理左涛介绍,通过交易平台,能够把水产品出口量提高5到10倍。

  左涛: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国家,包括东盟以外的一些国家建立分中心,把海产品贸易做得更畅通些。用四到五年时间,把海产品交易的增量一半通过电子平台来实现。同时把量做到现货市场的5到10倍这个量,相当于全国一半的水产品交易量。

  虽然“一带一路”给农产品出口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仍然面临着不容回避的困难和挑战。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徐小青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农产品还是进口量大,出口量少。在农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优势与劣势并存。

  徐小青:我们进口主要是谷物、食用植物油籽、食用植物油,糖料、棉花等等我们缺的东西。出口主要是蔬菜、水果,一部分水产品。市场主要是周边,东北东南亚,俄罗斯等等。从总体上将,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以及在劳动力成本上是有竞争力的,但是大宗农产品的成本在上升,国内价格比国际上还要高,所以竞争力比较弱。

  徐小青说,中国农业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除了农产品之外,更需要考虑农业生产要素走出去。

  徐小青:现在谈走出去还是要素的走出去,企业主体,从国内需求,外部的可能性,主要是外部的资源,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在中国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农业不但可以更好的融入国际市场,了解国际规则,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还将对国际农业做出贡献。

  徐小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改革经营方式,过去的方式很原始,过渡到输出的是资金和技术,产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流通。慢慢自己的企业成长了,对国际资源的利用的经验会增长。比如说对非洲,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增加了当地的产出,比如说粮食,增加了世界粮的总量,实际上也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