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从“军训悲剧”中反思什么

04.09.2014  01:06

        摘    要:连日来,“女生军姿不好被斥 回家跳楼自杀”、“军训教官与师生起冲突造成42伤”的新闻引起社会关注,一时间,军训该不该是必修课、对学生到底有多大意义等观点被热议。

  连日来,“女生军姿不好被斥 回家跳楼自杀”、“军训教官与师生起冲突造成42伤”的新闻引起社会关注,一时间,军训该不该是必修课、对学生到底有多大意义等观点被热议。

  多年来,军训一直是初高中和大学新生入学雷打不动的必修课,甚至可以夸张地说,没有参加过军训的人,学生时代是不完整的。而作为军训的过来人,很多人都有过和教官开玩笑、军姿不好被斥责的经历,彼时的欢笑和沮丧中并没有感觉什么不正常,但当开玩笑引发血腥冲突、军姿不好以致轻生的新闻接连发生,我们或许会从过去的习以为常中嗅出一丝不正常。

  一个“玩笑”引发一场血案,教官们暴打学生,究竟是为什么呢?要知道被揍者还是他们的教育对象,入学第一课上,学生们似乎并没有从教官身上学到组织纪律性。仅仅因为军姿不好招致班主任“扬言开除”,这名轻生的女生没有选择在训练场上证明自己,而是用自杀表达无言的抗争,可见在个别育人者眼里,军训被当作加强学生管理的特殊方式。

  学生军事训练作为学校依法设置的课程,对学生来说,重在增强国防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应该说,其意义是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偏重于其一点。尽管这两个极端个例并不能否定军训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必要性,但一定程度上,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回归军训的本义和教育价值。

  经历一个生活松散的暑期,学生们从初中迈入高中生活、从高中进入大学阶段,对学校来说,军训对于锻炼学生意志、增加集体的凝聚力是一个好的形式;对于家长来说,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军训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好机会;而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给他们安排什么样的军训,他们只能接受,单纯的队列略显枯燥,希望能有丰富的项目激发军训热情。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如果军训将重点引向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就好比让学生参加一次“吃苦夏令营”,价值有限。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如果只重视“训”而忽略“军”,其他内容一带而过,则难以达到军训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

  许多网友不看好站军姿、齐步走和队列为主的“老三样”军训,呼吁军训与时俱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实,2003年印发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并不局限于队列条令,像轻武器射击、单兵战术、战伤救护、识图用图等集中训练,像军事科技、高技术战争等知识讲座,如果科目开足开全,完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进而让军训变得更有意义,而不仅仅是“吃苦夏令营”那么简单。近年来,军队频频参与抗洪、抗震救灾,在新形势下,对参训学生的应急救护培训、自救培训也是对军训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另一方面,对军事教官的选择上,相关规定指出,“高中阶段学校军事教师可采取兼职与聘任办法配备”。现实中,学校怕耽误时间和浪费财力,多是聘请军事教官,但一个合格的士兵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简单的训练方式如何与学生的个性兼容,这都是个问题。很多情况下,学校片面强调学生要服从教官管理,却容易忽略了教官的素质,这就有可能影响军训的效果。

  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90后”已成为军训主力、“00后”即将参训,如何保证学生军训不“跑偏”,又如何取得实质性效果,这应该是学校和军队以及社会共同探讨的问题。

作者:罗晓飞   网络编辑:高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