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发展总体平稳 “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将出台

26.02.2016  18:06

  2015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复杂,工业下行压力也在明显增大。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相对于前些年两位数的增幅明显回落。如何看待我国工业发展现状?工业发展是否仍处在合理的区间?

  2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5年以来,工业系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千方百计稳增长,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业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苗圩还表示,2016年,工信部将全面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推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工业平稳运行仍在合理区间 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

  “工业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苗圩分析,从国际环境看,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截至去年,全球贸易增速已连续4年低于整个经济增速,由此带来我国出口大幅度下滑。从国内情况看,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价格上升,再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长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从结构调整看,由于营改增扩大范围,原先工业内部的一些业务逐渐外化到工业企业之外,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物流采购等,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也是社会分工变化的结果。数据显示,2015年四个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4%、6.3%、5.9%和5.9%,季度波动幅度不超过0.5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19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2015年是我们近年来形势比较严峻的一年,但是我们顶住下行压力,保持了工业平稳运行。”苗圩表示。

  传统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技术改造也是工信部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苗圩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7.5万亿元,平均每年不到8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7倍,但是去年一年技术改造投资就完成了9.5万亿元,比平均数高出很多。企业技术改造使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得到应用,提升了整个工业的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还体现在“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据工信部数据,“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9100万吨、炼钢9480万吨、电解铝200万吨、水泥6.4亿吨、平板玻璃1.6亿重量箱,市场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