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列全省第一
近日从市科协了解到,2015年市科协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着力推进科普阵地条件建设、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建设、科普动员机制建设,圆满完成了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各项任务目标。
经测评,2015年济南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2%,居全省首位,超额完成8%预定目标;历下区、槐荫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市中区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协等九部委命名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
1.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纲要》领导小组作用,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公民科学素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学习科学、提升素质的良好氛围。2015年,各成员单位、各级科协、学会、企事业科协、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了“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共筑美丽‘济南梦’”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实施了“提升科学素质——泉城科普八大行动”,开展以全国科普日为代表的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受众40万人次。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工作成效显著。市科协新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36所,总数达到240所,年授课3600次,受众9万余人。实施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对31个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带头人进行表彰。开展“流动科技馆活动”30余场,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技节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师生20万人次。
2.不断提升民生科普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传统科普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科普教育基地服务功能,民生科普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探索出以阳光100“智慧科普社区”为典型的信息化科普社区标准模式。
新型科普阵地成为民生科普新亮点。“十二五”期间,市科协投入专项资金,联合区科协、街道办事处建设了一批科普体验中心、民生科普服务站、科普惠农服务站,形成了集成各类科普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阵地。至2015年底,已建成济南市科普体验中心等8处科普体验中心,25处民生科普服务站、科普惠农服务站,每年接待参观群众达10万余人次。
科普教育基地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依托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努力加强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挖掘、整合、利用、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命名各级科普教育基地114处,其中省级35处、国家级7处,全年开放时间达50万小时,接待群众500万人次。
县(市)区科普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十二五”期间,根据群众需求和地区特点,市、区两级科协投入专项资金,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科普基础设施,形成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建设布局。市内五区主要以建设社区科普馆和体验中心为主,各县以提升改造传统科普设施、建设高标准科普画廊为主,2015年新建高标准科普画廊22处。
3.努力构建社会化大科普格局
近年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为机遇,市科协积极推进基层科普工作体系建设。按照市考核办《2015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实施意见》及有关要求,完成了对各县(市)区、高新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科学素质工作的支持,有力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
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泉城科普”全媒体品牌。举办济南科普产业暨信息化发展论坛,实施“泉城科普”数字终端建设工程,建设由科普阅览屏、科普网站、微信、微博等为一体的科学传播平台。利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泉城科普”、“身边的科学”等专栏,发布各类科普宣传文章,播放各类科普宣传节目。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在2667辆公交车车载电视屏幕循环播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宣传片,累计受众100万人次。
各类科普协会协作机制、联动机制初步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动员我市各类社会科普资源,成立济南科普创作协会、济南科学传播协会、济南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济南科技场馆联盟,建立协作机制、会商机制,努力推动形成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科普事业共创共赢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
下一步,全市科协系统将进一步推进《科学素质纲要》的落实,力争“十三五”末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