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显成效
自2004年起至今,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12年聚焦“三农”,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但随着投入的增加,资金使用的部门化、碎片化、重复性投入、整体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对加快涉农资金整合提出了迫切要求。今年,我省以商河县为试点,进行涉农资金整合。试点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整合农发办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和示范工程、发改委和农业局千亿斤粮食、水务局标准农田及小农水、林业局高标准绿化、交通局村级公路网化改造等项目资金,创建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农发搭台、部门唱戏,合理整合涉农资金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试点助力粮食高产创建
2013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要求2017年商河等40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建成吨粮县。我市确定在商河县建设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利用三年(2015-2017年)时间完成。为此,市政府出台《关于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整合工作的意见》,把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列为全市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整合试点。
该项目区面积共3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计划总投资4.25亿元。其中,2015年度投资14055万元,开发治理面积9万亩,涉及贾庄、张坊、怀仁、许商4个乡镇(街道)。共开挖疏浚沟渠194公里,新建维修桥涵1102座,新打机井228眼,新建改造扬水站7座,硬化道路153公里,植树23.6万株,建设1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等配套工程。
农业部门预计,项目区建成后,小麦、玉米亩产量可分别达550公斤、650公斤以上,比项目建成前亩均增产粮食300公斤以上,年均增产粮食7000万公斤以上,示范带动全县确保2017年顺利实现“吨粮县”。
从“项目拼盘”变为资金项目整合
“涉农资金整合就是由过去的项目拼盘整合为现在的资金项目整合。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我们对20万亩示范区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总的思路是:本着‘群众需要什么就规划建设什么、当地实际需求什么就规划建设什么’的原则,依据‘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彻底打破水利、农业、国土、农发等部门项目申报指南条框限制和乡镇(办事处)、村组地域束缚,水网、路网、林网、电网等工程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陈思彬介绍,资金项目整合后,采取“政府主导、财政牵头、指挥部统筹、项目部运作”的“一盘棋”管理模式,按照“市级打造资金整合平台、县级打造项目整合平台、资金跟着项目走、总体规划分年度建设”的涉农资金整合试点要求进行推进。
商河县农发办工作人员介绍,规划时把重点放在实地勘察上,充分征求各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所有建设内容的安排以客观需要和农民需求为准,都由农民说了算。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各部门、乡镇及相关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完善,确定项目建设内容清单,编制规划方案。各有关部门组成项目部,分片包干,各负其责。资金统一纳入县财政局专户,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由指挥部统筹安排、统筹使用,统一执行农业综合开发的县级报账制度。
2015年度建设资金已落实14055万元
示范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由各部门分别立项争取的上级部门财政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市级财政资金;二是市财政从源头上整合的专项财政资金;三是地方自筹资金。
据了解,截至目前,20万亩示范区2015年度建设资金已落实资金1405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涉农专项资金11169万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2886万元。另外,已整合正在实施之中的发改委和农业局千亿斤粮食项目资金1400万元、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资金1000万元、农发办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1148万元、林业局高速绿化项目资金、交通局村级公路网化项目资金等作为拼盘项目,在20万亩示范区总体规划中都作为现状来处理。目前,《20万亩总体方案》经过九易其稿基本完成,《20万亩示范区2015年度建设方案》根据2015年度市级整合资金额度已编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