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构建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农村物流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一头连着农民生活,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在当前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将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由于我省农村物流现代化程度低、行业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许多优质鲜活农产品无法高效便捷安全运输,平均冷链流通率均不足40%。农村物流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加快发展和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
据了解,今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85号文件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指出,强化邮政、供销、交通运输、商贸、大型第三方企业在农村的网点、车辆、仓储和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加强农村物流短板建设,推动农村和农产品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意,也有利于我省率先突破,走出创新发展的好模式。”省发改委经贸处处长张中英介绍说。
农村物流建设还是扶贫攻坚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我省农村扶贫攻坚,农民增收是关键,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是重点。加快农村物流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配置,推动农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农村物流的网络完善和产业壮大,将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日前,省发改委与相关物流企业座谈时了解到,传统的“一买一卖”流通模式在我省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农村电商物流瓶颈制约突出,“一网多用、信息共享、深度融合”难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能力低。
“首要是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张中英认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强化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共用,加快完善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前提。
推进农村物流枢纽建设,可以根据区位、交通特点和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流通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比较优势,整合优化物流场站、信息平台、智能仓储、运输车辆等,做好与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农业生产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农资配送中心、邮政和快递企业以及城市商超的对接。
加快县级物流中心建设,可以利用邮政、供销、交通等系统以及淘宝、京东、顺丰、买卖惠等大型快递和专业化物流企业现有资源、设施、网络,加强综合性信息平台建设,优化整合物流货源和运输线路,明确农村物流技术规范和县级物流中心标准,推动实现县级物流中心向上与干线物流网络的有效衔接,向下与乡村腹地的延伸。
信息不对称是行业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的根本原因。在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中,信息化尤为重要。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认为,全面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就必须依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加强通讯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者、流通企业和物流运营主体之间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标准规范,才能有效融合广大农资农产品经销企业、物流企业及中介机构的自有信息系统,统一提供农村物流供需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和各类物流资源集约共享、高效利用。”高福一建议,对“三农”服务站、农村综合服务社、超市、村邮站、快递网点等基层农村物流节点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和升级改造,推进乡村物流信息终端和设备标准化。
据了解,农村物流在目前全国均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加快农村物流发展,除了硬件设施建设,还应做好规划先导、政策引导和行业指导的文章,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在政策引导层面,要明确农村物流的公益性质,将其纳入农村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将农村物流的发展同区域性总体发展规划、交通通讯基础建设、物流设施的布局、物流企业的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城市配送、“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并纳入各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中一同部署推进,保障土地、资金、规划等要素供给,搭建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农村物流体系。
同时,应尽快研究制定标准规范,出台我省农村物流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布局、区域定位和工作重点,明确时间节点和实施路径,集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分步骤分阶段实现创新发展。优化布局,充分借助我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优势,根据各地农产品、农资和农村消费品发展基础、特色优势、供求情况,坚持市场化方向,依托大型骨干物流企业,科学合理布局仓储规模、运输能力、集散中心、市场建设和人员资金等,推动物流各类生产要素的整合优化和功能提升,避免重复建设和失衡发展。加强对农村物流节点的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区位、基础和物流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物流节点和辐射半径,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资源整合优化,真正发挥节点效能。在覆盖面的设计上,要统筹谋划农村与城市的互动融合发展,既要考虑到农产品、农资和农村消费品在农村区域的流动,又要考虑到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