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省援建投入70多亿元惠及近二百万同胞
记者从省对口支援办了解到,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结束后,我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援疆25条、援藏37条政策措施和援藏援青“十大工程包”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投入援助资金71.8亿元,实施援建项目714个,惠及当地近二百万同胞,支持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基层组织阵地等建设,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省对口支援办负责人介绍,2010年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我省选派536名干部人才援藏援疆援青,确定了济南、青岛等14市和胜利油田、兖矿、新矿、日照港等4家企业,分别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的13个县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形成了“一对一、促发展”的长效帮扶机制。
对口支援聚焦“三个重点”,做到持续加力。聚焦改善民生,5年来,投入资金51.8亿元,建成富民安居房12.6万套,各类学校49所;在西藏、青海组织5次“光明行”活动,使1154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开展了“百企万岗进喀什”等活动,援建了4个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吸纳5000多名当地群众到山东创业就业。聚焦产业发展,投入资金18亿元,在喀什地区疏勒等4县各建设了1个农业示范园和1个工业园区,引进产业合作项目425个;在西藏日喀则和青海受援县大力发展高原蔬菜种植,创建了“示范园+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出现了农牧民“过去有空就进寺院,现在有空就进大棚”的可喜变化。聚焦生态保护,投资1.1亿元,建设了青藏高原第一座橡胶坝,实施了年楚河生态保护等项目,构建了环境安全屏障,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5年来,围绕人员交往,组织近6000名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专业技术人员来鲁培训;在济南、威海、日照、滨州、临沂、聊城6市开设了8个对口支援高中班,在校学生340多人,为援建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围绕经贸交流,通过组织我省企业参加“喀交会”、“青洽会”等,与受援地达成合作项目400多个,总投资622亿元。围绕文化交融,支持编排了《疏勒之恋》、《草原之子》等民族剧目,开展了双向交流演出,组织了“齐鲁文化进藏区”、“山东人游新疆”等活动,有力推动了互通互融,被受援地群众称为“建在老百姓心坎上的工程”。
据介绍,我省将尽快印发实施“十三五”对口支援规划,下达援建项目计划,统筹各类要素资源,组织好项目实施;加强对受援地教育、医疗、农技等培训,开展好“喀什文化齐鲁行”、“民族一家亲”等文化交流和结对联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