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教育扶贫工作深入推进

26.07.2016  16:09

  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下,我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研究制定《山东省教育扶贫实施方案》,以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为统领,坚持全面覆盖、精准施策、点面结合,全力构建到学校、到教师、到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教育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持同频共振,确保聚集合力、履职担当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严和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教育系统教育扶贫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认真做好教育扶贫数据与省扶贫办数据平台的整合对接工作,摸清教育扶贫工作底数。准确聚焦当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短板”,实施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明确教育扶贫的“作战图”“时间表”。召开全省教育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省教育厅、各市教育局及全省高等学校有关负责同志共260余人参加会议。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资源配置的战略优先地位,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投入力度。2016年,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全面改薄”奖补资金23.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8.5亿元、省级资金15亿元;安排学前教育补助资金6.8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11亿元、省级资金1.7亿元;省级财政安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补助资金5240万元。加大省级教育经费统筹,各类资金均采用“因素法”进行分配,重点向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和薄弱学校倾斜。按照“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加强教育扶贫项目与资金的管理,突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印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扶贫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建立月调度、季通报信息报送制度。有关工作信息被教育部网站、大众日报、省脱贫攻坚简报采用刊发。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建立“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考评”的教育精准扶贫督查制度,把督查贯穿于教育扶贫全过程,紧盯关键节点、重点项目、重大问题,通过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等方式,动态掌握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二、坚持全面覆盖,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健全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联合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加强建档立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自2016年春季学期起,免收适龄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按照每生每年平均1200元标准发放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按照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升入我省高校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按“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优先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按照每生每年平均3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自2017年起,扩大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由15%扩大至30%,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寄宿学生资助全覆盖。今年以来,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6.2万人,资助额度(含免除学费)达1.92亿元。其中,资助在园贫困家庭幼儿6383名,免除保教费金额511万元,发放政府助学金383万元;资助义务教育学段贫困家庭学生229609名,核拨公用经费1.26亿元;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9820名,免除学费786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985万元;资助中职贫困家庭学生6839人,免除学费684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410万元;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在校生9064名,发放国家助学金1317万元,发放国家奖学金52万元,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及省政府励志奖学金1493万元。

  近日,按照省政府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我厅正在对2016年高考新录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拟对他们全部免除学费,并适当补助生活费。同时,对目前我省高校在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也将采取相应的资助政策,确保资助全覆盖。

  三、坚持补齐短板,助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国家和省的扶贫攻坚战略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也为补齐教育短板提供了强力支持。我们强化机遇意识,选准方向、主动对接,让教育事业发展搭上脱贫攻坚的顺风车,驶上快车道。一是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依据《山东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规划(2014-2018年)》,资金分配重点向省级财政困难县倾斜,优先对7005个省扶贫开发重点村中有改薄需求的50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予以重点扶持,到2018年底,505所学校将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总规划投资12.98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6.48亿元,建设校舍32.91万平方米,运动场54.89万平方米,完成设备购置1.6亿元。二是着力推进贫困农村学前教育普及计划。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幼儿园建设支持力度,努力实现贫困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对省定7005个省扶贫开发重点村逐一开展学前教育需求论证,对确需建设幼儿园的贫困村,纳入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予以优先保障。在学前教育补助经费中单独安排8830万元,专项用于省直单位“第一书记”帮包村幼儿园建设,帮包村新建及改扩建幼儿园项目每个补助40万元,对现有幼儿园每个补助10万元,用于园舍建设及取暖、保教、生活设施设备购置等。2016-2018年计划在省扶贫开发重点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0所左右。2016年省扶贫开发重点村计划建设幼儿园431处,截至目前,已经开工建设228处,开工率达52.90%。三是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把扶贫重点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重中之重,通过充实总量、优化结构、结对帮扶、全员培训、上门送教等,着力改善师资队伍状况,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2018年前对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教学点)校长、教师全部轮训一遍。截至目前,已完成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396名幼儿园长和386名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制定《山东省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重点面向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培养下得去、教得好、有发展的优秀师资。2016年全省安排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3000个,所有招生计划均在我省本科提前批一次性圆满完成。

  四、坚持精准对接,让贫困家庭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只有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切实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是加大贫困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保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6〕13号文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在校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在2016年中小学招生工作中,加强对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跟踪管理,准确掌握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情况,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将留守儿童作为控辍保学和教育服务工作的重点对象,确保每一名留守儿童按时入学;做好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根据实际情况提供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服务。二是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招生专项计划。2016年,我省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安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2%的招生计划,对我省省级财政困难县及中西部地区和沂蒙革命老区的62个县(市、区)进行招生政策倾斜。同时,我们还自主开展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录取工作,列入我省本科一批招生的12所省属高校按比例承担了招生任务,共安排计划1200人,52个省财政困难县纳入招生区域。三是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体系。大力发展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在示范性中职学校、中职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遴选中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保障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启动高职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安排13所办学水平高、培养质量好的国家示范型、骨干型高职院校,选择就业形势好、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单列招生计划1170人,定向招收我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五、坚持均衡协调,构建全系统结对帮扶体系

  注重发挥教育系统的人才、智力、技能、科技综合优势,集中发力、结对帮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为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增长、脱贫致富提供内生动力。一是构建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网络。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在全省启动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和支持菏泽教育发展结对帮扶工作,着力打造涵盖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办学条件等工作的“结对帮扶”网络。各市于2016年确定城乡帮扶学校和具体帮扶形式、帮扶内容并启动实施,2017 年,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结对率达到100%。在全省选择11市对菏泽市20所中学(9所高中,11所初中)进行定向帮扶。开展贫困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送教志愿者达7980人次,3811名贫困村学校教师参训。二是构建高校科技扶贫支持网络。面向全省高校遴选成立专家服务团队,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组建专家服务团队19个,118名专家加入团队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咨询和服务。开展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教育扶贫专项)立项申报,确定本年度重点资助科研项目16项。引导高校发挥优势、落实责任,精准对接脱贫需求、分类施策,通过开展驻村帮扶、教育培训、科技指导、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决策咨询等多种方式助力脱贫攻坚。三是构建高层次人才帮扶平台。以“汇聚人才智慧  助力西部跨越”为主题在菏泽市举办第五届“泰山学者主题沙龙”。沙龙紧紧围绕助力脱贫攻坚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对西部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特别是菏泽市的人才支持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专业优势助力西部脱贫攻坚牵线搭桥,收到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良好效果。来自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领域的泰山学者、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等140多位高层次人才齐聚菏泽,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分别与菏泽市辖七县两区以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0家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人才引进、科技合作协议65项。人才科技合作项目实现扶贫重点产业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教育扶贫年度目标,狠抓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建设,持续用力、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切实把教育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精准扶贫主体责任,将精准扶贫纳入“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二是健全协调机制。坚持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抓落实,建立省、市、县、乡镇、学校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三是完善措施保障。加强教育扶贫项目与资金的管理,突出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教育扶贫经费绩效考评。建立到校到人的精准扶贫数据库和网络管理平台。四是强化考核评估。严格落实“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考评”的督查制度,重点对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工作成效等进行督察。把扶贫工作情况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与相关项目申报评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