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成效明显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系统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在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均等化,强化基层文化建设方面成效明显。
转变观念,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 全省文化系统把开展“结对子、种文化”作为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的重要方式,积极培训基层队伍、辅导基层活动、帮助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目前全省基层22万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大多为各级文化系统多年来结对子培训的成果。
依托重点工程,省直文化部门率先垂范。 省文化馆依托基层文化辅导示范点网状辅导体系建设项目,在全省17市基层文化站、文化大院中确定100个基层文化辅导示范点,并与之“结对子”。从2009年起,累计举办美术、音乐、舞蹈、美术等门类的公益性培训班近2750个班次,参加培训的学员达到7万余人。组织县级以上广场文化活动达780多场,参与群众260多万人次;社区文化活动常年不断,各级文化(艺术)馆制作社区宣传橱窗2300多个,举办展览2190多次。省图书馆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省武警边防总队结对子。全省158个公共图书馆与当地驻军、老年公寓、特殊教育学校等结对子760多个,每年送流动图书130多万册。
因地制宜,各地各部门全面铺开。 一是各地文化部门和基层文艺骨干结对子,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各级剧团、艺术馆等文化单位抽调骨干力量、专业人员深入社区,进行吕剧、京剧、合唱等专业培训,为基层单位进行文艺辅导,实行全覆盖式的“点对点”群众文艺辅导。二是开展公益文化走基层活动,基层文化演出呈现质、数双丰收的良好态势。2013、2014年全省免费送戏演出均超过2万余场。各市财政纷纷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补贴下乡惠民演出,市直院团的创作演出经费也逐步提高。三是与庄户剧团等民间文化团体结对子,扶持农村演出队伍。出台各种措施,推动民间演出力量发展壮大,使全省民营剧团成为山东基层文艺演出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立足长远,加快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实现公共文化产品提供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策划举办面向大众、参与面广、服务面广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扶持鼓励“群众演、演群众、群众看”的文化产品创作,逐步形成“百姓按需定制、政府精心配餐、社会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二是加强对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作,各级文化部门制定每年对民间文艺团体负责人、骨干演员和行业部门的文艺骨干业务培训的具体指标,进行追踪问效。三是进一步开展民间文艺团体扶持工程。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养群众自己的文化队伍,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发展,鼓励群众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特色户,真正让群众参与进来,担当文化建设主角,逐步实现“一村一个民间文艺团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