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聚焦“蓝色国土”上的新兴产业

29.10.2015  11:00

    凭借海洋生态系统丰富的基因库资源、天然产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我省在生物制药、转基因食品、生物材料、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突出海洋经济发展主题,建设好特色海洋经济园区,打造海洋经济集聚发展的载体。着力推进特色海洋生物园区建设,引导先导性强、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发展,对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生物产业体系,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条件得天独厚 基础优势明显

    山东半岛海岸线长且曲折,大陆海岸线占全国的1/6,我省海洋生物资源富集,海洋科技水平较高,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凭借海洋生态系统丰富的基因库资源、天然产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制药、转基因食品、生物材料、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省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海洋糖库构建研究成果获得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近年来,我省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海洋生物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产业基础良好,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目前,我省已拥有数千家海洋产业相关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拥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名,集中了全国约50%的海洋生物技术与产业化的科研力量,具备雄厚的海洋科技教育资源优势。这同时也带动了人才、科技等资源的集聚,而我省的海洋技术研发在全国也是领先的。截至2011年底,海洋生物领域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初步形成了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开发体系,积累了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成果。
      在培育海洋生物园上,已形成多家初具规模的产业园区,有的园区海洋主导产业业务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洋生物产业聚集区。目前,我省海洋生物产业园围绕海洋生物医药材料、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等特色领域,在建和签约了多个海洋生物医药材料和海洋生物制品等项目。虽然目前园区的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发展潜力很大。

      内在不足遭遇外在挑战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海洋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目前海洋生物产业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正在规划和建设的海洋经济或海洋生物产业园区,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海洋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提升。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交通运输物流业仍居主导地位,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近70%;海洋生物产业技术水平不够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规模偏小。海洋特色产业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不够突出,项目和企业集聚度不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够长,上下游产品没有形成配套网络,产业集群效应尚未有效体现。园区间的产业同构现象客观存在,没有实现园区产业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策略。
      海洋产业企业的发展受国家用地、用海政策制约较大,一批重点项目难以落地,部分发展较快的县、市、区,建设用地指标尤其紧张,园区发展规划前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海洋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集成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据有关部门测算,全省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足30%,对海洋产业发展的贡献不高。海洋应用技术开发人才所占比例不足1/3,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省海洋生物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国内需求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相关。在我国海洋生物产品需求市场尚待发育扩大的现阶段,要想赢得超常规发展,就必须到世界的前沿去寻求市场需求,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  

      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四大定位

    我省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海洋船舶工程装备制造、涉海金融等海洋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竞争力。  

      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省目前,全省海洋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海洋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0年,海洋经济总量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8.21%,仅次于占比为20.81%的广东省,全省海洋经济已初步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船舶工业、石油化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海洋生物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全省省级以上171个开发区(或园区)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有限等问题,大力推动海洋物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全省整体经济的发展。

    中国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先导区。依托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在省内已有优势海洋生物产业上率先实现突破,规划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园,逐步发展建设新兴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海洋新生能源科技创新平台、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和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最终形成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和集群。

    中外海洋生物产业合作示范区。充分利用中外省级以上园区建设合作平台,抓住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海洋经济新区内建设特色海洋经济园区,如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滨海产业园、日照国际海洋城内建设。在省内支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海洋产业园区增容扩区,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海洋生物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海洋生物科技、绿色能源、滨海旅游、涉海金融等新兴产业,联手抢占国际海洋产业发展制高点,建成中外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中国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实验区。作为海洋大省,我省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以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和以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制造为代表的第二产业。随着海洋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时代,依托海洋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是今后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现代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综合技术服务业、海洋管理咨询业、涉海金融保险业等。集聚全省主要的海洋科研院校和人才,依托国内领先的海洋科研团队,加快海洋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为丰富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内涵和建设新型海洋产业园区提供更有利的平台。

    山东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建设拟以青岛开发区、烟台开发区、东营开发区、龙口开发区、威海开发区、荣成开发区、寿光开发区、潍坊高新区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海洋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药物、化学合成药的开发和产业化步伐。争取把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重点园区建成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科技与产业基地。鼓励园区重点发展海洋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水养殖优质种苗等系列产品。

    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发展重点

    ◎海洋生物创新医药

    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基础,利用生物提取、合成和基因工程等技术,重点开发抗肿瘤、感染、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艾滋病、老年性疾病等海洋药物。大力发展以海洋藻类生物活性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海洋药物产业,开展“刺参糖肽”、“海蜇降压肽”、“牡蛎活性肽”等医用有效成份提取及其系列产品开发;积极开发海带转基因乙肝疫苗等一批新型基因工程药物,尽快突破技术难点,形成成熟技术,取得批号并投入生产;加快超临界、膜分离和纳米技术在海洋医药领域的应用,发展新一代海洋药物。加快筛选适合全区沿海开发的深海生物组织提取和海洋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开发利用。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

    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展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主要开发以海洋不饱和脂肪酸、甲壳素、蛋白质、糖类和传统海洋药用生物有效成分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海洋健康食品、功能食品和化妆品。以藻类、贝类、低值鱼类、棘皮类等海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着力开发DHA、EPA系列鱼油产品及海参、海带、贝类等为原料的高附加值海洋功能食品,建立一批海产品高效加工利用科技示范基地。以无脊椎动物研究开发为重点,加大对海洋非食用资源(棘皮、海绵、腔肠等)的开发利用;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中国传统食疗相结合,发掘中药宝库,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海洋保健食品。积极扶持和鼓励大型水产加工企业开发和引进海洋功能性食品生产项目,形成规模优势。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向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现有海洋产品档次,开发特色海洋生物产品,逐步延伸现代化的海洋生物加工链,推动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拓展国际市场,形成海洋生物精深加工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格局。

      ◎新型海洋生物材料

    以海洋生物提取的壳聚糖、海藻多糖、胶原蛋白等资源为主,重点开发绿色无毒、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生物材料、药物载体、表面活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加快红藻和褐藻食物纤维在医疗卫生、印染纺织和日用化工领域的应用,加快壳聚糖医用敷料生产,加快海藻纤维、甲壳质纤维等与传统纺织材料的嫁接和改造,开发特殊功能纺织材料。

      ◎海洋生物酶

    以海洋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特有酶为基础,采用发酵、提取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手段,重点开发食品、化工、医药、材料等行业用的特效酶制品,尽快实现产业化。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类快速筛选方法,构建海洋生物酶基因库,筛选原始产酶菌株。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手段开发新型酶制剂,并做好安全评价。加大对海洋酶工程重点实验室支持力度,大力实施一批海洋生物酶示范工程,进一步促进海洋生物酶企业与食品、日化和饲料等行业的产业关联,形成与海洋生物酶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