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察:全面理解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4321"

05.03.2015  18:28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在理论界及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如何全面理解“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辛鸣认为,不妨从“4、3、2、1”的角度来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三种意识,基于两大战略判断,彰显了一种强烈的政治自信。

  “四个全面”让中国梦实现路径更加清晰

  “大国的复兴关键靠战略,大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也是在拼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梦想。要想实现这个梦想,它必须得有战略的建构。战略好,这个事情就能成;战略优,这个竞争就能胜。”辛鸣认为,“四个全面”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所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他认为,一个目标、三大战略举措,用个形象的说法,就好比是“三足鼎立”,上面架起了目标,“一体三足”构建起了中国未来美好的蓝图。从这个角度来讲,“四个全面”这个战略布局的提出,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最伟大梦想的路径更加清晰,步伐也更加稳健了。

  凸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三种意识”

  “要想真正全面地理解‘四个全面’,恐怕还要再往前讲,就是仅仅明白了一体三足的战略建构之外,还要明白这一体三足的战略建构凸显了什么样的意识。”辛鸣认为,“四个全面”背后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或者今日中国社会三种意识的强烈凸显。

  第一,使命意识。今日中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进程中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这种强烈的使命意识,贯穿了“四个全面”这个战略布局的始终。使命意识其实就是大目标的意识、大愿景的意识,战略说到根本上是实现目标与应用手段之间的战略的规划。在这个意义上讲,大目标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如何带领中国社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种使命意识时时强烈地萦绕在“四个全面”战略始终。

  第二,强烈的问题意识。“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是为了破解今日中国社会,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所面对的问题、所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要想实现民族复兴,全面小康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我们应该怎么走,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要认认真真研究破解之法。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遇到哪些障碍,我们如何通过改革破解这些障碍,如何通过依法治国确定规矩,如何通过从严治党锻造核心,所有这些方面存在什么问题,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战略构建。

  第三,担当意识。中国共产党人有这样一种崇高的使命,同时,我们也很清楚在完成这个使命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我们是绕着走、视而不见,还是迎头而上,去破解问题、化解问题、解决问题。做这些工作要什么?需要一种担当。没有这种担当意识,我们做不出这样一种战略构想,没有这样一种担当意识,也许我们就会捡好的做,捡容易的做,捡能马上见效的做,而不会在“全面”上大做文章。

  建立在“两个重大判断”基础之上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基于今日中国社会的两个重大判断。”辛鸣向记者谈到,第一个重大判断是我们对国内发展态势的重大判断。就是今日中国国内形势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所谓发展的新常态,他谈到,今日中国社会和过去60年来,甚至过去30多年来发展状况、发展要求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或者借用现在网友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不同。所有这些不同意味着我们过去一些习以为常的、用得好、用得惯的一些办法、一些措施,甚至包括一些思维,在今日中国社会已经越来越不管用,越来越不能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敢用。那么怎么办?我们要顺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培育新常态。需要有新的战略,需要有新的战略筹划和战略建构。

  第二个重大判断,今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新格局。辛鸣认为,所谓新格局,就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了。30多年前,中国和世界基本上是保持着相对独立。随着世界潮流的发展,我们发现,当今世界的发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中国必须开放。过去30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我们在既有的国际格局和既有的国际规则框架下如何更好地与世界合作,如何去发展自己。应该说,这也是个很重要的历史阶段。我们做得也很好。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这种地位的变化,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应该出现一种新的构建。

  辛鸣指出,无论我们的制度文明发展,还是整个综合国力的发展,都让今天的中国社会有能力,也有必要向世界提出一种新的“世界观”、新的世界格局。十八大以来,我们和美国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俄罗斯现在是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周边国家建构“一路一带”,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今天的国际格局已经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意识,我们用一种和而不同的模式重新塑造世界的新格局。我们的“四个全面”也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提出来的。

  彰显出了一种“政治自信”

  “‘四个全面’凸显了三种意识,又基于两大判断,最后归结于一条,是彰显出了一种强烈的政治自信。”辛鸣指出,今天的中国能提出“四个全面”战略,说到底是一种“政治自信”的体现。因为能不能提出一个好战略,敢不敢提出一个好战略,是需要有资本、有底气的、有智慧的。如果没有资本,没有底气,就算构建了好的战略,这个战略也可能会是空的,或者这个战略只能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变不成现实的实践指南。为什么“四个全面”提出来之后能迅速赢得中国社会的认同,就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成绩”赢得了中国社会的支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甚至还得到了不服气人的低头。

  “人民群众对政党、政治领袖的认同,不看你说什么,关键看你做什么。”辛鸣谈到,十八大之后的这短短两年时间之内,我们的政治领袖得到社会公众如此高度的认同,是基于我们雷厉风行的反腐败,基于卓有成效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所有这一切,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赢得了中国社会的支持。面对国际社会,新一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略拿出来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表示认同与佩服,这一点也是很难得的,因为我们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他们理解了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自己新的思路、新的发展、新的状态的时候,他们也不得不来尊重我们中国的现状。这种尊重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雷霆万钧反腐败,这一点赢得了人民的支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所有这一切铸造了中国共产党这种政治自信。有了这个政治自信,我们的“四个全面”战略也就水到渠成了、基础扎实了。 (万鹏)

  原标题【 学者观察:全面理解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4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