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29.08.2017  13:0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动力源泉。整体来看,我国目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支撑各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正逐步体现,对引领未来发展的作用也日渐显现。未来,需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一、发展战略性产业意义重大

一是发展战略性产业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重大产业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深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物质结构、宇宙起源、复杂系统等基本科学问题不断突破,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信息网络、生物科技、先进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战略性产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空天海洋、生命信息等科学前沿及交叉领域前瞻布局,不断突破组织和技术的界限,在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重大产业发展机遇。

二是发展战略性产业是把握未来产业竞争主动权的战略举措。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产业投资需求旺盛,产业体系日益完备。但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产业发展面临重大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存在,产业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发展战略性产业,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创发展新优势,是我国把握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

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我国的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主要采用粗放式生产,随着其发展,这些粗放式生产资源利用率低且环境污染严重,这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资源短缺而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兴经济体利用其制造成本的比较优势,力图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对我国传统发展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发展战略性产业,着眼于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布局,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客观要求。

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以及环境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而吸引了大批国外企业的青睐,这也使得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人口成本的增长、资源的匮乏等因素,我国已经失去了作为低端生产制造工厂的优势,因而我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传统的制造业转向新兴产业发展。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绩喜人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5个百分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3.1%,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3.9%和6.2%。特别是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1.0%,利润同比增长81.9%。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城轨、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均保持高增长,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电子设备制造业上半年投资同比增加了27.4%,远高于制造业平均值5.5%。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力填补了传统制造业的下滑空缺。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业投资已占到我国创业投资的80%。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为中国提供弯道超车、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宝贵机遇。

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出口额、出口增加值均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表明我国正在向高技术制造第一大国快速升级,经济增长的新旧增长动能正在加速转换。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看好

1、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今年以来,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支持政策和投资力度上都大大提升。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明确,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五个产值规模十万亿元级的新支柱产业。继《“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之后,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进一步细化到40个重点方向下174个子方向,近4000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进一步细化各个产业中具有市场需求和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制定战略方针提供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6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十三五”时期将安排不低于1.5万亿元融资总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此举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未来发改委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人工智能等九大领域发展。力争实现今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2020年占比将达到15%的目标。多地也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下达了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投资计划,有13个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支持,总计补助资金2000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36.5亿元。山西省也发文,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投资规模,鼓励地方市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创新集聚平台。

2、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过去很多企业不用什么创新驱动,就可以保持一个很好的业绩,但是金融危机以后,现在这些企业出现了亏损,必须依靠创新渠道。有资料显示,2010年左右以来,浙江很多之前没有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的企业,开始加大了对创新的投入。同时,这些企业通过跟学校、科研院所、高校等形成紧密的创新合作,在技术方面开始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处于引领位置。除了技术创新,另外一个是管理创新。一些企业聘用管理专家、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3、发展战略性产业符合经济规律

从技术规律角度看,现在技术的迭代升级越来越快,技术升级带来的新业态,新经济的模式会很多,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生产力水平悬殊很大的国家,东部、西部有明显区别,技术会一浪一浪、一波一波的应用下去,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给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从经济规律来看,由于技术迭代加快,产业发展速度也必须加快。像一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如大数据,它的应用还没有完全展开,就又有人工智能这样新的东西出来了。从跟踪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情况来看,现在很多的新企业发展三五年,投资就已经开始有回报,和过去长期持续烧钱的情况比变化很大,产业自身加速的特征很明显。从这两个规律角度来看,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说依然是一片蓝海。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缺失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目前关键性技术的缺失,在技术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为扩大产能,容易走向低水平组装加工路线,出现了技术同质化严重、相同技术重复引进、布局雷同和低水平竞争等现象,导致新兴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空心化、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产能过剩等问题。

同时,目前各地创新资源的共生整合能力仍然欠缺,技术共生创新的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间的共生单元习惯于单打独斗,尚没有形成合力;二是缺乏联系不同技术创新共生单元的中间媒介,或者说,没有为技术共生单元建立密切联系的通道和服务平台;三是共生技术的支撑不强,缺乏相关的标准和行业检测体系等。

2、人才储备不足

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社会期望、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原因,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与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的传统产业相关,缺乏一定的前瞻性。而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紧缺性人才,由于短期内的发展前景不甚明朗,培养过程中往往缺乏一流的师资和生源,甚至一些学科和专业还处于缺失状态。由于传统的价值观、人才衡量标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一直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新兴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大量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缺失。一些高精尖端的人才、领军人才、产业英才和优秀团队,如生物医药行业中的精通动物细胞表达的基因重组蛋白方面的人才等,更处于严重缺失状态。

3、金融支撑新兴产业不足

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要创新投资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本的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初期有较高的风险,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撑,特别是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因为在发展之初,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很大。如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政策的不确定性、利润回报的不确定性等等。因此,融资过程具有三大风险:潜在的风险性、信息的不对称和可能的高收益性。这些与传统大型商业银行要求的资金安全性原则不相符合,因此企业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需要向敢于承担风险的风险投资进行股权等创新方式的融资。同时,目前各地尚未形成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优势。社会投资有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积极性,但在资金投入和退出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机制,创投资金在各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五、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建议

1、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处在发展的初期,其技术路线和主流产品都还没有形成,不同技术路线的全球竞争,给投资者带来巨大赢利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正是由于对风险规避的考虑,我国大多数投资人和企业会选择在产业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再进入,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新能源汽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有利于规避风险,并赢得较为稳定的收益;坏处在于一定会形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

要想鼓励投资人和企业在产业发展初期更早进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竞争,需要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生产销售企业等多元化的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这种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重点包括政府对高风险的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持续投入机制,政府对多种技术路线的创新活动的持续投入,保险公司对新产品和新装备试用的风险担保机制等。通过这种多元化、多层次投资与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产业技术创新前沿积聚,结合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尽快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2、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结合

我国现在正处于产业转型期,但主体的产业仍是传统制造业,这在早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也一度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制造大国,但由于自主研发技术缺乏,我国始终没有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强国。而传统的制造业其实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随着国人口红利时代的逝去,我国制造大国的优势已经不存在,因此必须进行产业的升级转型,借此才能摆脱制造业低附加值、低收益的困境,这就需要将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这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高我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

3、进一步健全我国的创新体系

首先企业要充分重视自己现有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技术转化工作,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技术实力;其次是要健全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这才有利于科研技术转化与企业真正实力的提升;再次要对我国的科研项目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改变过去以科研机构和院校为主的结构,尝试建立以企业为主,科研机构或院校研究机构为辅的模式,形成产学研的紧密衔接和结合;最后还要改变技术的引进方式,要改变以往单纯的引进使用技术的做法,而更应该消化所引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我国战略新兴企业纯粹模仿国外先进技术的现状。这种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的新方法使用以及技术改良等。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尹中卿: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八个关系
目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翘首以盼党的十九大召开。发改委
徐康宁: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健康增长
自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换挡以来,发改委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