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心花路放》:笑闹之中,却有“隐情”!
就在7天之前,所有人都认为今年国庆档将有一番血腥厮杀,如今再看,黄金周的票房大战的结果却已经毫无悬念,宁浩执导、黄渤、徐峥联袂出演的《心花路放》怒刷7.56亿票房,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冠军。但是口碑方面,它却没有那么“笑傲江湖”——有人嫌它还不够闹腾,有人则嫌它过于脑残。这并不是一部大家习惯中的“宁式喜剧”,而宁浩本人则将其定义为“看起来不够硬、不够脆,但却最有力道的作者电影”。在影厅傻乐之后,关于这部电影的内涵,究竟还有多少“隐情”尚未被一眼看穿?那么,就让搜狐娱乐带大家来展开这番“过度解读”吧——
说题材——
你以为这是又一部“人在囧途”?不,这是男版《末路狂花》!
宁浩凭“疯狂”走红的时候,很多影迷把他呼为“东方盖-里奇”,因为“疯狂”有《两杆大烟枪》等西片的影子,但宁浩用拿来主义的手法把它改造地非常本土。因为“黄渤+徐峥+公路片题材”的配置,普通观众多半先入为主的把这部《心花路放》视为另一部“泰囧”。但做为一个70后影迷导演(看过大量海外电影),宁浩这一次借鉴的对象,也许并不是身边这个触手可及的案例,从精神内涵上,其实《心花路放》更加接近的是美国经典电影《末路狂花》。
1991年,美国上映了一部让几乎所有人影评人为之一振的公路片——《末路狂花》,讲的是一个不甘现状的咖啡厅女招待“撺掇”她的闺蜜(一个生活不如意的家庭主妇)出游散心,她们处处遭遇来自男性的侵犯,被逼之下大开杀戒。警察一路追杀,她俩疯狂逃亡,最后面临绝境,开车飞下悬崖,那个镜头几乎触动所有观者。该片被视为女权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多数人解读它为美国女性对整个男权社会的反抗。
而在《心花路放》里,黄渤饰演的原歌手、现音像店小老板被老婆劈腿,于是混剧组的贱逼基友徐峥拉他上路,试图通过猎艳来给他疗伤。在搜狐娱乐此前对宁浩展开的采访中,他表示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屌丝男对当代物质化的,以成功学为基础的,不牢靠的都市爱情的反抗。只是,他们用的武器不是枪,而是“性”。“男权社会”的精神核心之一,就是“男人必须要成功,要创一番大事业”,就连《泰囧》的剧情主轴都是“过于追求事业成功的男性重拾人间真情”,而《心花路放》当中,黄渤的角色对待事业根本就都是消极的态度,徐峥的角色人生目标干脆就是不断泡妞,两个人的这一路经历,基本上都是在啪啪打着“男人”这俩字的脸,堪称是对“男权观念”的一场消极抵抗。
谈内涵——
你以为它是在讲“屌丝逆袭”?不,它是在反讽“成功学”!
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上映后,“loser(失败者)”这个词儿火了,其实它就是“屌丝”更洋气的一种叫法。《心花路放》里,编剧们也用了一把loser,徐峥的角色在气急败坏时就是这么骂黄渤的。在谈到为什么选择从一个屌丝入手的时候,宁浩曾表示:现在中国自认屌丝的人实在太多了,就连有些富二代(比如说著名的王思聪)都经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
那么,为什么内地形成了“全民皆屌丝”的社会心理?对此,宁浩解释说:“在成功学作为唯一社会价值观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比上不足的挫败感,或许中国只有马云一个人才是成功的。”《心花路放》里有这么一个桥段,黄渤和徐峥两人酒店招妓不成穿着浴衣来到外面,被”管妓黑帮”调弄(被迫唱歌),后徐峥用道具枪反败为胜,这个经历十分滑稽。之后,徐峥拿黄渤唱歌开玩笑,黄渤对他发飙,意思是说你就是拿我垫背,因为我的怂态衬托出了你的高大和成功,一番话把徐峥气走了,“我与你从此恩断义绝!”据此,我们不妨猜测,导演是用一个屌丝的处境和思维定势来反讽这个屌丝遍布的社会,以及它把每个人都变成屌丝的价值观。
玩结构——
你以为这是部“爱情呼叫转移”?不,这是一部反爱情电影!
在《心花路放》尚未正式公映之前,大家透过预告片等渠道,依稀知道这部电影里黄渤与徐峥将会在这一路上遇到大量美女:理发店杀马特、阿凡达女郎、夜店东北虎妞、长腿拉拉美女……这曾经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猜测是否他们会在电影中和她们一一发生感情纠葛。等等,同一个人跟不同类型的美女发生感情,这难道不是与徐峥当年主演过的电影《爱情呼叫转移》类似吗?那一次,他可是在“天使”黄渤的神力帮助下,与十二星座的美女都试着谈过恋爱呢!
而当《心花路放》与观众见面后,我们发现,宁浩仍然没有放弃他“结构爱好者”的本性。虽然没有再玩他在“疯狂”时期善用的多线叙事,但这次却也来了一个双线叙事+时空对接——先讲黄渤被劈腿后和徐峥上路疗伤的故事,一路遇到与此同时,袁泉的角色出现,但是她一直和黄渤、徐峥没交集,有观众可能已经产生疑惑,这是一个什么局?快到结尾,真相大白,原来把黄渤置于小三境地的,正是曾经在这个一夜情胜地和他邂逅的文艺女青年!当这个此前未被任何人注意到的悬念揭开时,相信小伙伴们也是惊呆了吧。
而宁浩说,他设计这个反转是要在最后打观众的一棍——你觉得你受了伤害,你就可以出去找一个别的支柱了吗?主角前面都是在找性,性不靠谱,于是这边摆着的好像是爱,好像是精神世界的,是缘分,但到最后才发现,爱也不靠谱,甚至爱才是形成你今天痛苦的原因。到这儿,故事其实可以结束,变成一部纯粹的”反爱情电影”。因为爱情电影是常见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心花路放》把爱情电影颠覆掉了。换句通俗的话就是:别扯淡了,不是那样的,你的痛苦都是从你相信爱情开始的。
摆渊源——
你以为宁浩这是彻底颠覆了自己?不,他其实回到了他的处女作时代!
很多人认识宁浩是从2006年“疯狂”开始,但早在2003年,他就拍了长片处女作《香火》,电影色调平淡,叙事规矩,主人公是一个俗僧,故事发展到最后,他为了筹够修寺庙的钱,骗了一家身处危难时的穷人。从前到后看过电影,你没法评判这个僧人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只有揪心的,对社会、对人性、对信仰的思考——这也是宁浩口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宁浩作品”。只是,在市场上,它和随其后的《绿草地》都很失败,他作为一个导演,还是靠了大玩黑色幽默的喜剧《疯狂的石头》。
《心花路放》用喜剧包装,又是“涉性”主题,这很容易掩盖掉它散于其中的”内隐”。但细心的观众或许看到了,这部电影对中国性解放风潮(微信约炮、酒吧纵欲狂欢、车震等等)、物质和成功学至上主义、信仰缺失等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另外,宁浩还把触角伸到了人生这个大圈里,这就有了那个在徐峥的婚礼结束后,黄渤和一个女孩偶遇,互生羞涩,边走边聊的美好结尾——性和爱都不靠谱,那么,什么才是解决你痛苦的方式呢?接受。人生就是一种苦,人生就得有痛,所以你得正面面对它,开始新的生活。这其实是佛教里所说的“放下”,也是几千年来常用长新的东方处世思维,也回到了宁浩处女作《香火》中思考的那些问题当中。
扒彩蛋——
你以为“耿浩”这个角色是编出来的么?不,他其实是是宁浩的个人写照!
有心的观众很容易就会发现,不管是旧作《疯狂的赛车》还是新作《心花路放》,黄渤所饰演的角色都叫耿浩(可能有谐音“更好”之意吧)。这一次的“新耿浩”,本来是唱歌的,有些梦想,后来在大理遇到了文艺女青年袁泉,两人结婚。但是几年后,他被劈腿了。这时候,他是一个卖音响的小老板,气质猥琐,自信欠缺,生活不如意。经历了寻花问柳的疗伤之旅后,他终于放下了这段情,开始新生活。
有意思的是,现实生活中,宁浩曾经也有过“音乐梦想”,在家乡太原念中专那会儿就在当地一支乐队里担任节奏吉他手,更将崔健奉为人生偶像。像内地绝大多数“摇滚青年”一样,他后来也成了北漂族,但飘着飘着就玩起了摄影,继而拿起了摄像机,从拍MV到拍电影,最后成了一位导演。这段职业经历,着实太像是从“耿浩”成长为“郝义”(片中徐峥饰演的角色)了。
除去人生经历的相似点,我们也不妨猜测,这也是宁浩自己的写照。他以拍现实关怀的文艺片出道,但鲜为人知,后来拍了耍酷玩节奏的两部“疯狂”,曝红,被捧为中国影坛怪才。再然后,是一部被禁了好几年的《无人区》,以及期间提交项目时受到的相关部门严控(也就是”特别对待”)。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以职业导演的身份干了一个活儿,就是娱乐产品《黄金大劫案》,这部片让他的信誉跌至最低谷。《心花路放》可以看作宁浩的转变,外壳是嬉笑打闹的喜剧包装,但内里放入了他这几年来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宁浩想明白了,随便干个活儿这种方式观众不接受,那就还是要做一个“作者导演”,就像《心花路放》里耿浩后来又做回了歌手一样。
聊目标——
你以为宁浩的终极野心是《无人区》?不,他的榜样是李安的《少年派》!
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期间,宁浩对我们的记者说过这样的话:“好莱坞早就把观众详细分成了三类——眉毛上、眉毛中、眉毛下。眉毛上观众的口味是戛纳、威尼斯、柏林等国际影展片,这一类电影要有倾向,有格调,有表达,能带给人思想上的快感。眉毛中观众的兴趣点在奥斯卡影片以上级别,这类电影剧情片居多,通常不先锋,不沉闷,有好的故事,有传统价值观,有观赏性,但又不会那么浅。”他说,以上两类观众约占观影人群的5%比例,而最大众的95%是“眉毛下观众”,他们看电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娱乐”,所以,类型、话题性、视效才是征服这类观众的关键。
这次拍《心花路放》,宁浩以其工作室”坏猴子”的厂牌投了不少钱,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眉毛下观众服务,再尽量融入一些作者的表达,在这方面,李安和他的《少年派》是宁浩的榜样。所以,在十一热门档期,这部由黄渤、徐峥两位现电影圈“吸金王”主演,以”猎艳、一夜情、车震”等香艳噱头为卖点,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喜剧类型片票房大收就像是已经预定好了的。不过,有得必有失,宁浩俘获了最大量的观众群,这个目标达到了,但是他还想圈定的一部分“眉毛中”以上的观众并不满意,在他们看来,《心花路放》不算一部好片,从电影的完成度来看,他的权衡术施展的还不够高明,想成为李安、想拍出《少年派》一样的作品,路还要慢慢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