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推动"一带一路"

11.03.2015  10:44

  国务院参事 汤敏

  “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 是打造中国与相关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繁荣大构想。同时,它也是带动中国西部开放,解决中国的区域间发展差距问题的大战略。因此,“一带一路”,实际上是统筹改革、开放的全新战略,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龙头”。

  然而,还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将深入安全高风险,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地缘政治复杂的多个区域。 同时, 它还是在企业准备严重不足,但又不得不快速走出去的形势下进行的,风险很大, 陷阱很多。在此, 我们特提出组合拳式地走出去方式投资方式, 发挥我们的优势, 整合各种资源,真正地实现与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命运共同体”。

  为什么要打组合拳?

  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最核心部分, 实际上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一方面,我国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仅靠国内供给已经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工资的不断上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内很难赚到利润,不得不走出去寻找机会。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很强,国外的需求也很大,也有一部分企业从早期的工程承包,到现在的带资参与国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很可能要超过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而且今后每年还以15%、20%的速度在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要高达2700亿美元。在十三五末,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要超过一万亿美元,其中在 “一带一路”上的投资将会占很大比例。

  如此大规模的对外投资,风险不可低估。其中最大的风险在于我国的企业准备不足。我国的民营企业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受政府细心保护的,有时是扭曲的环境下表现不错。但到国外竞争的环境中运行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 一些企业简单地把在国内的那一套搬到国外去,自然会碰壁。近年来,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模式也蔓延到国外,同一个项目,同一个领域,经常出现几家中国企业同时竞标,不断降价,造成恶性竞争。

  另一个问题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突发事件可能导致投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在一带一路上,特别是在一“带”里,往往还涉及到特别复杂德尔民族、宗教矛盾。而中国企业对国外环境、法律、社会、文化了解不够,风险判断能力差,投保政治风险的意识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蓝皮书称,2005年至2014年期间发生的120起“走出去”失败的案例,其中25%的案例失败是因为政治原因所致,有8%是在投资审批上因东道国反对派的阻挠导致失败;有17%的是在运营过程中因东道国的政治动荡、领导人更迭等原因遭遇损失。

  另外,企业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内部管理机制跟不上。政府的有关部门经验也不足,对我国企业保护不够。从多年来境外直接投资年检的情况看,国内企业“走出去”总体盈利情况并不理想,盈利能力不强,亏损企业家数比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单打独斗式地走出去,风险极大。而把企业组织起来,抱团取暖式地走出去,再通过在当地建立工业区,再与我国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合,组合拳式地走出去方式投资方式,就能发挥我们的优势,整合起各种资源,真正地实现与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