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没有围墙的山东省博物馆”

20.03.2015  11:31



 

上图: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展品—红陶兽形壶。

下图: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展品—珊瑚釉描金团凤葫芦瓶。

山东省数字化博物馆一期工程,近日开通试运行。对网上参观感兴趣者只需登录山东数字化博物馆网站,下载3D展示专用软件,就可以通过移动鼠标,浏览1000件文物的详细信息和所有细节。据介绍,为了让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利用中“活”起来,我省正努力建设一座集全省文物资源优势、充分展示齐鲁文化特色、体现文物事业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没有围墙的山东省博物馆”。

数字馆初设13个分馆

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初步设置了13个分馆,其中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雕、陶文甲骨简牍、玺印封泥、石刻馆、书法、绘画、服饰织绣、古钱币和自然馆。

每个分馆均规划设计网页展馆和虚拟展馆两种展示方式。

在网页展馆中,观众可以根据时代、器类、质地和收藏单位四种方式对文物进行快速检索。此外,山东数字化博物馆还将探索运用虚拟现实和实景还原的技术手段,规划建设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与造像石刻、重大考古发现和世界文化遗产6个分馆。

山东数字化博物馆还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身边的专业“讲解员”。很多观众到实体博物馆参观时,往往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看的时候感觉眼花缭乱,走出展馆大门后,有用的东西好像说不出多少来,因为对那些文物藏品的了解,本来就没多么深入。在数字馆中,为每件文物都提供了专业的讲解,相当于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身边的专业“讲解员”,使观众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到这件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还能做到记忆清晰深刻。

此外,针对部分文物藏品,数字馆还特别提供了相关历史知识视频和科普动画,这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观众的兴趣。

突破实体馆的展陈局限

启动山东省数字化博物馆项目建设,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掘文物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打破实体馆在空间、展陈等方面的局限,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据介绍,山东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已经达到240家,馆藏文物182万件,其中一级品1.26件,文物总量和一级文物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受展示场馆等条件限制,能够在博物馆展示的不到十分之一,大量的文物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此,我省的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了加快全省文化遗产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采集和创意开发利用,启动山东数字化博物馆项目建设的要求。

从2012年起,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文物局先后组织实施了山东文物信息专用数据库建设、山东数字化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论证和数字化博物馆标准体系研究等项目,在项目研究论证和建设过程中,克服了没有经验可遵循,技术、资金和人才匮乏的种种困难,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山东数字化博物馆管理和展示共享的软件平台的研发。

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介绍说,数字化博物馆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受藏品展陈条件和场地限制,打破了信息单向传递的限制,提高了藏品资源开放与共享程度等诸多优点,是当前博物馆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

由少平说:“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前期工作的核心和最大亮点,就是利用三维扫描和高清还原技术,实现文物在互联网上的全方位展示。”在网页或触屏设备上,观众可以通过鼠标拖拽和手指滑动的方式,对文物进行放大缩小、任意角度无死角的全方位观赏,就像真的将文物拿在手上一样。不仅如此,对于分体组合式的文物,网站还提供了整体欣赏和组件拆分欣赏多种模式。先进的扫描技术已经可以达到0.0137毫米的扫描精度,力争最大限度地反映真实的文物及其所包含的信息。

由少平表示,受网络基础带宽的限制,考虑到观众的下载速度,网站在线观赏的文物精度会作出相应调整。“未来山东数字化博物馆会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还会探索有条件提供高精度文物数字化模型和图像的使用方式。”

两年完成1.26万件文物采集

对于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我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力争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省1.26万件一级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工作,并通过全省文物信息数据库、文物信息采集处理和展示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山东全省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馆藏珍贵文物的网上三维展示和基于地理信息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最终建立一个全省文物信息化采集、管理和展示的综合应用平台,打造一个全新的集全省文物资源优势、充分展示齐鲁文化特色、体现文物事业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没有围墙的山东省博物馆”,让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利用中“活”起来。

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介绍说:“山东数字化博物馆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强化社会教育职能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此外,随着三维扫描和还原技术的发展,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会日益凸显。”

数字博物馆应用技术

科技的发展解决了博物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数字博物馆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三维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D自动成像系统和照片缝合系统等。

三维数字技术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博物馆就是利用这种虚拟现实的技术实现对文物与场景的虚拟再现,而实现这些的前提与基础就是藏品文物的三维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是把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的先进技术,是运用光学原理对被采集的物体进行光学扫描或激光扫描,更具体地来说,大多数是采用结构光照明技术,光束从投影仪上发出,照射在被采集物体上,被测物体表面返回的光信号返回到接收器上,这些光信号就是所采集到的数据,而且是大量的三维空间物体的点坐标的集合,应用的核心原理是高精度的测距系统与测角系统。

三维扫描技术与传统的二维扫描技术相比有很多优点,可以避免信息的部分丢失,原因是它所采取的直接获取三维信息的办法,从采集方式的角度上来看是采取的非接触式方式,这就不会对文物造成直接损失,保证人与文物的安全。还有准确度高,速度快,没有时间限制等优点。欧洲著名的博物馆,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梵蒂冈教廷博物馆等也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数字博物馆计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大英博物馆,它创造性地把实体博物馆的展示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博物馆的各个功能。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把整个博物馆、遗迹、文物三维成像,360度观看虚拟文物实景。通过计算机把三维扫描技术采集获得的数据生成文物实体虚拟模型,最终可以让体验者产生听觉、视觉、触觉的感官世界,如同身临其镜地去触摸欣赏文物。它的产生具备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可以让计算机用户体验到一种虚拟的三维环境;第二,可以让计算机用户主动地参与到虚拟现实环境中去;第三,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改变或者改变着自己所处的虚拟环境。

至于3D自动成像系统,则是能够将文物拍摄并合成出360度动画效果,让体验者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观看古董文物。

(大众日报 记者 于国鹏 实习生 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