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打造首个“海绵城市”理念绿化工程
---南部生态片区污水管网改造绿化恢复工程顺利竣工
近日,德州市打造首个“海绵城市”理念绿化工程--南部生态片区污水管网改造绿化恢复工程顺利竣工,又一条新型生态绿色长廊点缀州城,惠民百姓。
该工程位于东风东路(岔河滨河东路-晶华大道),长4000米,总面积约160000平方米,总投资1550万元,因该区域实施南部生态片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原有绿化带受到破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该区域绿化恢复工程列入城建计划,德州市园林管理局成功中标负责施工。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5月竣工,总工期180天。截至竣工,共完成清废土5200立方米、回填好土9830.99立方米;园路和广场铺装1.5万平方米、树穴石236套、庭院灯176盏、景石17组、景观小品4个、海绵城市渗塘2个、植草沟2个,共种植乔灌木5000余株,种植地被、草坪7万余平方米。同时,新引种宿根花卉品种芝樱1800平方米,亮点提升绿地景观效果。芝樱具有耐旱、耐寒、花期长、绿期长、花香等优点, 花色有深桃红、粉红及白色等,因为其花朵盛开时形状如同樱花,而茎如矮草般匍匐于地,故称为芝樱,常作为草坪、色带的栽植品种,有开花的草坪之美称。
该工程延续了东风路“森林花海,绿色生活”的景观主题,施工中,以立足现状、完善提升、突出重点、经济美观的原则,打造一处带状公园。使整个公园形成一条林下漫步道,贯穿东西,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及休闲活动区多点分布的“一带多点”景观结构,有效衔接整条东风路景观。整个工程力求将环境与服务、便民相结合,做到生态与文化融合,修复与保护同步,优化提升整体道路景观。
自今年续建以来,先后建设4个钢结构景观小品,包括凉亭、单臂廊架、镂空景墙2处,其中,凉亭采用具有质轻、节能、耐冷、耐热、不易变形等优点的阳光板做顶,增强了凉亭顶部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高低起伏造型,增添设计感和动感,为街头节点增添了活力。镂空景墙支架采用方钢管,选用梅花、荷花、叶片、树、鸟等纹样作为镂空图案,将自然元素融入景观小品,增添艺术观赏性,为节点景观注入文化与艺术气息。景观小品分布于四个节点活动区,各活动区均设置有坐凳,能够为游人提供舒适的休憩场所。
该工程首次置入 “海绵城市”的理念,建设多个具备“海绵体”功能的绿化项目,使绿地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又可将蓄存水有效“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工程,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透水性路面比较具有代表性。该项目采用红色胶黏石铺设硬化道路,由于胶黏石具有高效透水、自然美观、色彩多样、经久耐用等特点,铺设的石子路面自然美观,又因具有胶黏性且不易散落。若遇雨水天气,降水能够通过石子间隙渗透到地下,并储存起来,且又能有效排出,形成“海绵体”式雨水循环过程,使绿地道路具有吸水性,有效提高绿地的排水和储水功能。
工程建设海绵城市渗塘2个、植草沟2个,其中,渗塘底部铺碎石,上面铺设土工布覆土,并种植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千屈菜等,由于渗塘地处绿地较低位置,遇降雨时,能将周围无法吸收的雨水收进去,从而形成小型人工湖。生态植草沟又被称为植被浅沟或生物沟,本身具有渗透功能,在降雨或绿地渗透饱和时,能够使来不及下渗的雨水汇入并吸纳至沟内,边渗边蓄,同时向下游转运。在沟中栽植千屈菜、水生鸢尾等,既能防冲刷,起到固土作用,又不会对排水造成太大影响。
该工程的实施,为周边市民打造了一处生态绿色长廊,让市民在嘈杂的城市生活中,寻找一处林荫、绿意、惬意、花香、鸟语的休闲散步长廊,亲身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王振、张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