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大学“替课族”背后的不良风气
03.07.2015 16:17
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据媒体近日报道,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多个省份的高校里活跃着一群“替课族”,他们使用社交软件发布信息,有偿代替大学生们上课,按照课程时长收取服务费用。大学生中被“替课”的需求旺盛,以至于购买包月、包年服务的人都不在少数,已经形成产业链。
报道称,被替课的往往是大学低年级的学生,而帮别人上课的,多是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意味着在高校学习重要的基础阶段和跃升阶段,都有大批大学生缺课。而包月、包年地请他人替自己上课,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成年累月地不上课。部分高校如此这般的学习生态,想想令人心寒。 如果进一步调查大学生请人替课的原因,结果可能五花八门。一些学生会认为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进行自学,效率可能高过课堂;校外社会机会多,诱惑大,一些学生宁可找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或者自己做做生意炒炒股,也不愿上课。此外,不去上课而躲在寝室睡觉、看影视剧、打游戏的学生,一定也不在少数。而那些收钱“帮”学弟学妹们上课、点名的大三、大四学生们,自己的课已经很少,时间“多得发慌”也是事实。无论如何,“替课”产业链形成主要源于自控能力差、自我管理弱的学生,而大学课堂不够吸引人,恐怕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近年来,高校扩招力度不断加大,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而高校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却跟不上来。同时,学校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也不够科学现代,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学制安排不够恰当。而对于日益严重的“替课”现象,授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要么不知情,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里担任本科生教学的往往都是青年教师,他们生存状况的不容乐观已经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教学任务繁重,论文、科研成果等与评职称息息相关的任务更繁重,在学术圈里给“大牛”们打工、白干活的无奈也绝不是少数。当高等教育市场化,一些学校的高层管理者忙着跑政府、跑公司,内部管理机制滞塞的情况下,直接承担育人职责的青年教师压力大、待遇差,敷衍塞责、抓不好课堂、管不好学生的现象就有了存在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替课”产业链的形成,和已被曝光和讨论过的“四六级替考产业链”“毕业论文替写产业链”一样,是不正、不端的学风和社会风气对高校的进一步侵蚀。高校内部的学术腐败和学术不公等现象,社会上诸如领导干部找人“替学”党校培训课等现象,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腐蚀大学生思想。要想断了大学生们弄虚作假的念想,还要剔除和扭转不良的学风和社会风气。作者:曹华飞本文来源: 山东华网
03.07.2015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