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市优先承接发展这些产业,这些产业调整退出

02.01.2019  22:1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和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方面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了修订,形成《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下称《目录》)。

  制定《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以下简称《目录》),促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有效途径。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按照《目录》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转移的引导,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发展阶段、市场条件等因素,积极发展和承接优势特色产业,引导优化调整不适宜继续发展的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对未列入《目录》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和承接地进行限制,也不对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设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要加强与财税、金融、土地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形成落实《目录》的合力。

  《目录》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全国区域工业发展总体导向”按照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分别提出了各板块的区域定位以及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

  第二至第五章按照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各成一章。其中,每章的第一节“地区工业发展导向”,提出了各板块的相关经济带(区),明确区域范围,并提出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引导区域错位发展;第二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提出各地重点承接、优先发展的产业及具体的承接地,产业和承接地按照优先次序进行排序;第三节“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提出各地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和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条目。

   以下为《目录》摘登:

  东部地区工业发展总体导向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7省3市。东部地区区位条件优越,面向国际、辐射中西部,是全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点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

  原材料工业:推动区域内钢铁产业减量化兼并重组,提高精品钢材产品比重,全面提升环保和产品质量水平。做优做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建设绿色化、规模化、高值化再生金属利用示范基地。有序推进上海漕泾、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等石化产业基地及重大项目建设。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天津等地加快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碳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特种功能材料、战略前沿材料等产业。推动绿色建材发展,适度发展林产化工产业。广东、福建等地着力推动陶瓷等产业转型升级。

  装备制造业: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济南、青岛、南京、唐山、江门,做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打造高速列车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集群。发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产业基础优势,全面提升汽车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升级。以上海、天津、广州、厦门、南通、舟山、青岛等为重点,打造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业集群,建成集研发设计、总装建造、关键设备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海洋工程产业体系。做优做强北京、上海、珠三角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发展卫星导航系统、飞机总装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以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南京、济南等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

  消费品工业:重点发展智能节能型家电、环保多功能家具、绿色食品,建设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培育世界级轻工业产业集群,构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的新型轻工业制造体系。以提升科技含量和打造品牌为重点,推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建设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服装技术研发中心、时尚创意中心、高端制造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体系,率先建设纺织、食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培育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壮大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泰州、连云港、杭州、济南、广州、深圳、珠海、厦门、海口等一批医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

  电子信息产业:依托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优势地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新型显示、微电子、光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下一代互联网及新一代通信设备、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产业。

  山东工业发展导向

  《目录》指出,东部地区要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先行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

  涉及山东的部分如下: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

  加快西海岸新区建设,打造青岛中国蓝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海洋经济聚集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支持日照高标准建设先进钢铁制造基地,重点发展钢铁产业(省内总量控制)。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包括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烟台市的莱州市。

  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推进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临港产业区等各类园区建设,做强高效生态经济品牌,打造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食品、轻工等产业。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市。

  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产业。

  ◆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

  包括枣庄、济宁、临沂、德州、聊城、菏泽6市和泰安市的宁阳县、东平县。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大数据、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

  山东省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一、电子信息

  1.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济南市、烟台市)

  2. 电力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器件、光电子器件、片式元件、电子电路、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电子器件及零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

  3. 云操作系统、云中间件、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移动端办公套件等基础软件产品(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

  4. 工业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及解决方案、行业大数据系统安全可靠软件(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

  5. 人工智能软件、系统、平台,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能车载终端、智慧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产品(济南市、枣庄市、淄博市、潍坊市)

  6. 高性能计算机、工控计算机及系统、北斗卫星应用产品(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潍坊市)

  7. 信息安全产品(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

  8. 新一代通信接入、传输、交换设备,通信终端设备(淄博市、枣庄市、泰安市)

  9. 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相关产品(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

  10. 数字音乐、手机媒体、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淄博市、烟台市、潍坊市)

  11. 工业互联网系统及应用(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

  12. 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电子专用材料(济南市、枣庄市、东营市)

  二、轻工

  1. 羽毛(绒)加工(临沂市)

  2. 中高档皮革制品、制鞋(淄博市、临沂市、威海市、枣庄市)

  3. 家具(淄博市、济宁市、莱芜市、临沂市、菏泽市)

  4. 木质复合材料(临沂市、菏泽市、济宁市)

  5. 雕塑、金属、花画、天然植物纤维编制、抽纱刺绣工艺品及礼仪用品(淄博市、烟台市)

  6. 体育用品及器材(淄博市、烟台市、临沂市、德州市)

  7. 玩具、童车及婴童用品(淄博市、烟台市、临沂市、青岛市)

  8. 游艺用品、室内游艺器材及其他娱乐用品(淄博市、烟台市)

  三、纺织

  1. 高品质毛、麻纺纱线及制品(泰安市、淄博市、威海市、德州市、潍坊市)

  2. 高品质纺织面料(淄博市、济宁市、滨州市、潍坊市)

  3. 高品质家用纺织品(淄博市、烟台市、威海市、滨州市、潍坊市)

  4. 运动服装、休闲服装(青岛市、淄博市、潍坊市)

  5. 服饰(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

  6. 节能环保智能染纱(泰安市、淄博市、枣庄市、潍坊市、滨州市、聊城市)

  四、医药

  1. 化学原料药(济南市、淄博市、济宁市)

  2. 化学药品制剂(济南市、淄博市、济宁市)

  3. 中药饮片(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

  4. 中成药(济南市、青岛市、菏泽市、潍坊市)

  5. 生物药品(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济宁市、威海市)

  6. 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济南市、烟台市、济宁市、潍坊市)

  7.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淄博市、威海市、潍坊市)

  五、食品

  1. 食用植物油加工(烟台市、滨州市)

  2. 屠宰及肉类加工(潍坊市、临沂市、德州市、菏泽市)

  3. 水产品加工(烟台市、威海市)

  4. 果蔬、食用菌、坚果加工(潍坊市、临沂市、菏泽市)

  5. 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济南市、青岛市、临沂市)

  6. 肉禽类罐头食品(潍坊市、菏泽市)

  7. 保健食品(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

  8. 白酒、啤酒、葡萄酒(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烟台市、潍坊市)

  六、有色金属

  1. 铜压延加工(东营市、聊城市)

  2. 铝压延加工(东营市、烟台市、聊城市、滨州市)

  七、化工

  1. 油品升级改造、石化深加工(青岛市、东营市、潍坊市、菏泽市)

  2.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泰安市、临沂市、潍坊市)

  3. 绿色农药新品种、新制剂,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济宁市、潍坊市)

  4. 绿色涂料(东营市、潍坊市)

  5. 环保颜料(东营市、济宁市)

  6. 高端专用化学品(东营市、滨州市、济宁市、潍坊市)

  八、钢铁

  1. 钢材深加工(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潍坊市)

  九、建材

  1. 玻璃纤维及制品(泰安市)

  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济宁市、泰安市)

  十、机械

  1. 机械式停车设备(济南市)

  2. 泵及真空设备(淄博市)

  3. 制冷空调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烟台市、青岛市、德州市)

  4. 金属密封件、紧固件、弹簧等机械零部件(青岛市)

  5. 深海石油钻采设备、油气集输设备、石化设备(东营市、烟台市)

  6. 应急装备(烟台市)

  十一、汽车

  1. 专用及改装汽车(济宁市、潍坊市)

  2. 汽车用发动机(烟台市、潍坊市、日照市)

  3. 挂车(济南市、济宁市)

  十二、轨道交通

  1. 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铁路客车、铁路货车制造修理(青岛市)

  2. 城市轨道车辆制造修理(青岛市)

  3. 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和核心零部件(青岛市)

  4. 货运列车及大型工程装备(济南市)

  5. 轨道交通整车车体型材(烟台市)

  十三、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

  1. 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关键设备(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

  2. 船舶修理与改装(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

  十四、航空航天

  1. 民用飞机整机(济南市、青岛市、滨州市)

  2. 无人机整机及部件(滨州市、潍坊市)

  3. 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及综合应用系统(济南市、青岛市)

  十五、新材料

  1. 新型功能陶瓷材料(济南市、淄博市、东营市、潍坊市)

  2. 功能性膜材料(济南市、淄博市、莱芜市)

  3. 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淄博市、潍坊市)

  4. 增材制造基础材料(青岛市、烟台市、莱芜市)

  十六、智能制造装备

  1. 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济南市、烟台市、潍坊市)

  2. 高档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济南市、枣庄市、潍坊市)

  3. 智能机器人(济南市、潍坊市)

  十七、新能源

  1. 核电站技术设备(济南市)

  2. 核燃料加工设备(济南市)

  3. 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济南市)

  4. 光伏、光热装备及配套产品(淄博市、德州市)

  5. 先进电力电子装置(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德州市)

  6. 地源热泵与采暖、空调、热水联供系统(淄博市、潍坊市)

  十八、生产性服务业

  1. 产业金融(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

  2. 工业设计服务(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

  3. 现代物流(济南市、潍坊市)

  山东省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

  一、轻工

  1. 锯材加工、木片加工、单板加工、纤维板制造、其他人造板制造(东营市)

  2. 建筑用木料及木材组件加工(东营市)

  3. 木质制品制造(东营市)

  二、纺织

  1. 棉织造加工(东营市)

  2. 棉印染精加工(东营市)

  3. 家用纺织品(东营市)

  三、食品

  1. 食用植物油加工(青岛市)

  2. 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青岛市)

  四、建材

  1. 水泥制品制造(东营市)

  2. 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东营市)

  五、机械

  1. 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临沂市)

  六、钢铁

  1. 煤气发生炉(济南市、淄博市、济宁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

  2. 独立焦化(济南市、淄博市、济宁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

  山东省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

  一、钢铁

  1. 炼铁(承接省内除外)

  2. 炼钢(承接省内除外)

  3. 铁合金冶炼(承接省内除外)

  4. 焦化(承接省内除外)

  二、化工

  1. 化肥生产

  三、建材

  1. 水泥熟料生产

  2. 陶瓷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编辑:焦竞赛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
山东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旅游景点和山东省新闻
山东:排污企业有了“环境健康体检报告”
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日前上线试运行。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