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东岳集团打造氟硅行业龙头

28.10.2015  14:31

  创新发展看鲁企之十三

   中国山东网10月28日讯 (记者 王永春)东岳集团创建于1987年,从两台被国有企业淘汰的旧设备起步,经过28年的艰苦创业,成长为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亚洲最大的氟硅材料产业园区,2007年公司在香港上市。28年来,东岳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在新型环保制冷剂、氟硅高新材料、离子膜等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东岳与AFCC联合开发车用燃料电池膜签约仪式

   自主创新,打造氟硅高新技术产业链

  氟硅材料产业是国防、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以及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群众生活所需的关键材料,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作为山东省“十二五”期间两大国家级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也将环保制冷剂、高分子等氟硅新材料产业作为重要的特色产业,给予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东岳集团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投资2亿元建成了东岳研究院,购置了各类先进仪器、建成了多套实验装置,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有机合成、特种高分子材料制备等专业大型试验仪器和检测设备,成功申报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清华大学建立了“东岳清华绿冷新技术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东岳上海交大高分子材料技术中心”,使大批非东岳在册人员成为科研的重要力量。

  东岳集团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十一五”等多个国家及省级重大项目。公司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欧盟第六框架协议,俄罗斯、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国家科学院,荷兰能源研究所,以及奔驰、巴拉德、3M、通用汽车等著名企业的研发机构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在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东岳现已形成了以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型环保制冷剂为代表的“新环保”产业,以塑料王聚四氟乙烯等含氟高分子材料、工业味精有机硅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和以离子膜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东岳和清华大学签约合作仪式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打造“新环保”材料

  “新环保”主要是绿色环保制冷剂。东岳集团与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制冷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了对氟利昂的国产化替代,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东岳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的代表产品获得国际统一编号,并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目前,东岳绿色环保制冷剂达31个品种,生产能力已达40万吨,居全球第一位,成为格力、美的、海尔、海信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优秀供应商。

  “新材料”主要是指氟、硅高分子材料。氟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电子、建筑、汽车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还作为密封材料、润滑材料和太空服处理材料,为包括“天宫一号”和神舟系列飞船在内的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拉长和延伸氟硅高新技术产业链,发展下游高附加值产品。东岳用10年时间,建成了7.5万吨单体和5.5万吨“塑料王”聚四氟乙烯装置,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并向氟塑料、氟橡胶等高性能材料领域全面发展,达6大类80多个品种。东岳25万吨“工业味精”有机硅和深加工项目,用五年时间跻身国内行业前三强,有上百项创新成果。

东岳集团生产车间

   攻克“新能源”世界性难题,实现离子膜国产化替代

  “新能源”是指全氟离子膜项目。氯碱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化学工业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全氟离子膜氯碱技术是二十世纪世界化学工业突出成就,与过去的氯碱技术相比,它具有环保、节能和高产品品质等突出优势。

  据了解,我国现有氯碱工业装置规模超过300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氯碱生产大国。离子膜是氯碱工业核心设备电解装置的核心材料。东岳离子膜产业化前,100%依赖进口,是我国基础产业氯碱工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瓶颈。从1980年开始,国家组织全氟离子膜攻关达三十年之久,一直没能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

  2002年,东岳集团发挥氟材料产业大平台优势,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始离子膜攻关。项目研发团队从基础理论研究开始,从初级原料出发,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严谨求是的科学精神,历时8年科研和工程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科学、技术、装备和工程等一系列难题,建成了单体生产装置、树脂合成装置、助剂生产装置、膜成型挤出装置、膜定形转型涂覆装置等一系列实验和生产装置,2009年9月22日,氯碱工业用大面积全氟离子膜成功下线,实现产业化,并于2010年6月30日,成功应用于万吨氯碱装置,实现了离子膜市场化应用和国产化替代。

  据介绍,该装置采用国产化的核心设备电解槽和核心材料国产离子膜,成为中国第一套国产化万吨级氯碱装置,目前装置运行平稳,各项技术指标及产品质量均达到杜邦等同类企业产品水平。使我国氯碱工业摆脱了长期受制于人的历史,大大降低了氯碱企业生产成本,而且直接促成国家淘汰全部落后石棉隔膜装置(耗能50亿度/年)政策的制定,已列入国家发改委2010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为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做出重要贡献。

  该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李克强、张德江同时在新华社内参上批示,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全力支持东岳离子膜尽快实现国产化替代。东岳离子膜现已大面积用于上海氯碱、中盐常州、苏化集团等近20家氯碱企业,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2013年东岳燃料电池膜研发也取得成功,当年11月27日,集团与AFCC即奔驰福特公司举行了联合开发新一代车用燃料电池膜签约仪式,该项目对我国占领燃料电池膜科研制高点、推动世界清洁新能源电池车产业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东岳又成功开发和正在开发太阳能封装膜、钒电池膜、锂电池膜、污水处理膜、海水淡化膜等系列膜材料,目标是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功能膜材料基地。

千亿级氟硅材料产业园区规划

   “十三五”建设千亿级氟硅材料园区,争创世界级品牌公司

  目前,东岳集团正战略部署制订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确定了产业链下游配套和生物医药、特种材料等领域的十大高科技项目。

  东岳集团将实施发科技研发、学台塑管理信息化和“实业+投资”三大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调整结构,高端引领盘活存量,节能减排深挖潜力,两化融合提高效率,资本整合加快发展,十三五末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利润100亿元,争创世界级品牌公司,跻身全球氟硅材料行业前三强,打造一个“产品高端化、市场全球化、技术现代化、管理规范化、资产轻量化”的新东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