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 生态补水 山东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凸显
自去年入冬以来,由于缺少有效降水,山东省几处重要产粮区的灌溉水源有的干涸、有的断流,特别是中部地区农田遭遇大面积干旱,正值拔节期的玉米因为“口渴”,叶子都已打卷。为此,南水北调双王城水库应急增援抗旱调水1600万立方米,为中部地区的弥河两岸大片濒临绝产的秋季作物“解渴”。去年下半年还向南四湖调水超过1亿立方米,有效减缓了生态恶化的趋势。
去年,全省降水量仅为512毫米,较常年偏少近4成,是我省近十年来降水最少的年份,降水稀少也使全省小麦受旱面积接近千万亩。由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已经正式通水,我省境内规划的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形成了“T”字形输水大动脉和现代水网大骨架,所以我省已经实现了长江水、淮河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位于我省中部地区的双王城水库紧急调引长江水1600万立方米加入抗旱“队伍”,使当地绝望的农民重新燃起希望。据省南水北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3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是缓解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城市缺水问题,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建成运行后,每年可为山东调引14.67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将从战略上调整山东的水资源布局。
由于干旱少雨,济南市已经开始利用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向强渗漏带补源,已达到顶托地下水的作用。去年下半年,我省还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分别向南四湖上级湖、下级湖调引黄河水2422万立方米、长江水8069万立方米,用于生态应急补水,这意味着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已经初步显现。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各地配套工程的建设完善、辐射延伸,全省水网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已经可以有效缓解山东水资源短缺矛盾,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解除因遇枯水年而发生的水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影响,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