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春节特别报道之一: 有一种幸福叫“回家过年”
【编者按】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回家过年。无论身处何方,无论相隔多远,回家,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最深沉的渴望。2019年猪年春节之际,中国山东网特别策划推出“回家过年”春节特别报道,记者根据亲身经历记录下回家过年的点滴故事,与广大网友一起分享浓浓的年味。
踏上回家路,一路温暖一路情
今天是除夕,春节假期的第一天,很多人已经提前返乡,也有的上班族刚刚踏上回家过年的旅程。
对于我来说,今年的春节有些特别,以前是作为女儿回到自己父母身边过年,今年我则作为儿媳妇,陪着老公到公公婆婆身边。
如果要说今年与往年其他方面的变化,恐怕就是新婚的我们结束了租房生涯,住进了精心装修的新房,在济南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我们还购置了新车,再也不用为春运买不到车票而发愁,从济南到临沂沂水,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可以随时返程。
大姑姐提前两天从上海到了济南,复兴号的开通将两地往返时间缩短到三个半小时,她选择从济南跟我们一起回老家,这样的安排使得回家过年一共只需要6个小时,而以前她则要坐12个小时的长途客车。
一大早从济南东上高速,“平安春运、路警同行、温暖回家路”的红色标语分外显眼,高速路上不时就会出现“和谐春运、平安出行”的温馨提示,让人一路上都觉得特别温暖。
公公婆婆不断来电话确认到家的时间,好提前准备好热腾腾的午饭。爸爸妈妈也打来电话询问是否开始往沂水走?什么时候能到?在爸妈看来,即使我不去他们身边过年,返程的路上也免不了要牵挂。也许这就是亲情的可贵,比任何一种感情都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贴春联挂灯笼,红红火火中国年
对于中国北方来说,各地过年的习俗大同小异。
山东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这天之后到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天时间,支起油锅,炸一些肉、鱼、豆腐、丸子等。过去生活水平低,一年吃不了多少油水,所以在过年时,要多吃些油炸食品,补补油水。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平时什么东西都能吃得到,可这“过油”的习俗却延续了下来。
到家后,婆婆便将炸好的东西端上桌,让我们尝尝她的手艺。我发现,左邻右舍在路上碰到,都要习惯性地问一句“炸完东西了吗?”好像只有炸了东西,才算完成了“备年”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这天一般不劳动,所以除夕这一天相对比较忙碌。因此,民间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午饭过后,我们就开始贴春联、过门钱、福字,当红红的灯笼挂在门上时,年味便更加浓郁了。公公婆婆则为晚上的团圆饭忙碌着,变着花样儿准备菜式,照顾着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
今天是除夕,恰逢立春。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着一个新的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据说,古代立春就是“春节”,古人在立春之时,会举行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动。今年除夕和立春的巧遇,让除夕的年味变得更加浓郁,也让除夕多了一些朝气和生机。
阖家团圆日,幸福美满话当年
无论身处何方,无论相隔多远,回家,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最深沉的渴望。回家过年,在我看来,最直观的印象便是身边挂着外地车牌的车变多了。夜幕慢慢降临,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车汇聚在一个地方,停在不同的家门口,诉说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回家过年。
很多人千里迢迢、奔波忙碌,都是为了赶上除夕晚上的这顿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饭。
我家的年夜饭除了北方人必备的饺子外,还有一大桌饱含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等美好寓意的鸡鸭鱼肉。比这些美食更重要的,便是一家老小能围坐在餐桌旁,互敬互爱、共叙天伦的团圆。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便打开了。大伯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家里特别穷,当时他的梦想是能穿皮鞋、戴手表,努力了很多年,等皮鞋和手表有了,他便想能有辆自行车,再后来便是想有辆摩托车……没想到才短短几年,楼房住上了,小汽车也开上了,实在想不出来日子还能怎样更好。
说到手表,公公产生了共鸣,他说,年轻的时候他有块手表,好几个人都借来戴着去相亲。短短的几句话逗得我们几个小的哈哈大笑,长辈们也跟着笑,笑中有什么我们无法体会的“苦尽甘来”。
“现在生活真是好太多了,我16岁的时候就去淄博打工,走着去,走三天才到淄博,自己带着干粮,干完活儿再走三天回来,就为了每天赚三块钱。”公公和大伯说着自己年轻时候吃过的苦,也细数着我们这一辈尝到的甜,这一苦一甜的对比下,便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作者:张敏敏 编辑:孙岩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