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生物入侵要升级“防火墙”
经济全球化和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多,给原有的生物入侵“防火墙”带来新挑战。摸清家底基础上完善相关法规措施,是抵御生物入侵的当务之急
近日有媒体报道,松材线虫等13种主要农林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74亿元,而且,国际上最具威胁性的上百种外来入侵生物中已有超过50种进入中国。面对全新的形势,亟须升级更新抵御生物入侵的“防火墙”。
其实,生物入侵并不是新话题,也并不是所有的引进物种都会给引入地带来生态灾害。2000多年前,张骞通西域时引进的葡萄、石榴、芝麻等,早已成为常见作物。就连新晋主食土豆,原产地也在遥远的南美。“生物移民”本无好坏之分,但当它们在新的生境中肆意繁衍,并对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时,就构成了“外来生物入侵”。
经济全球化和我们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多,给原有的生物入侵“防火墙”带来全新挑战。比如,近年来兴起的“海淘”,就对海关防疫检疫提出新要求。国内消费者购买德国活蜈蚣用于泡酒,买长戟大兜虫用于收藏,买蝴蝶标本用于观赏……这些行为都会给国家生态安全带来隐患。
这些新变化,要求抵御防线要及时更新和加强。大家都在心中画上一条“生物入侵”的警戒线,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给生物入侵可乘之机。
从国家层面而言,防范生物入侵,首先要加强科研,摸清家底。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北温带植物种类最多、最丰富的国家,但有报道说,时至今日我国尚未完全摸清植物“家底”,传统的植物分类学研究举步维艰、后继乏人。哪些是本地物种、哪些境外物种入境后可能导致何种生态后果,只有在将这些“家底”排摸清楚后,防疫检疫机关乃至公众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措施,是抵御生物入侵的当务之急。我国目前尚没有针对生物入侵或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散见于环境法、农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渔业法、国家林业局关于《引进林木种子、苗木检疫审批与监管规定》等。而专门立法针对性强,不仅可以让物种引进工作合法合规进行,还可以为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为普通公众提供行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