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300拳师展演省级非遗“梁山武术”,传承却面临后继乏人困境

07.06.2015  21:08

  锣鼓声声震天,梁山好汉聚义。5月30日,随着鱼贯而出的“水浒一百零八好汉”,《好汉迎宾》节目上演,正式拉开了我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武术首届展演”的序幕,300名拳师表演了梁山武术:追风流星锤、铁砂掌、旋风脚、狼牙棒、梢对棍、五趟母子锤等精彩节目相继登台,招招出神入化,引得观众爆发出阵阵掌声。

  据介绍,作为与少林、武当、峨眉齐名的中华武术四大门派之一,梁山武术已形成了少林拳、二门洪拳、佛汉拳、洪拳、黄氏二郎拳、太极拳、梅花拳、三晃膀大洪拳、迷踪拳、掌洪拳等十大拳种门派、72梁山好汉拳械和36土著拳术套路的武术体系。2006年,“梁山武术”成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梁山武术入选国家文化部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据介绍,近年来梁山武术的传承取得了一定成效,除了梁山武术资料的整理保护、梁山武术传承人的保护之外,将以展演活动提升梁山武术自身的活力,下一步,梁山武术的传承将走进学校,从娃娃抓起。

   以展演活动促进武术传承

  俗话说:“喝梁山的水,都会伸伸胳膊踢踢腿”。自古以来,梁山民间习武之风盛行,是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

  “梁山武术来源于各地英雄来梁山聚义后将自己的武艺与当地的武术相融合,与在寺庙和道观中形成的武术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研究了十几年梁山武术的梁山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兴文说。

  近年来,梁山县将梁山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例如,从梁山武术的历史渊源着手做一些资料的整理、挖掘和保护;为梁山武术的传承人建立传承所,划拨专项资金用于资助传承人的传承活动等。“但只靠政府的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多主办一些武术的传承活动,让梁山武术扩大影响力,摸索一条提升自身活力的道路。”李兴文告诉记者,“这些活动中要融入舞蹈、表演等元素,让它有观赏性,适于上台表演。这样才能吸引群众参与、适合群众参与。”

  据悉,此次展演活动前两个月,梁山武术各大门派已经将节目申报。经过两个多月的改编、排演,最终将精彩的武术展现在观众面前。二门洪拳表演队领队秦孟亮说:“这样的展演活动将武术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也扩大了武术的影响力。以后,如果有一些商业性质的展演活动,可以获得一部分费用,促进自身的发展。”

   好的武术要传承下去

  一趟让人眼花缭乱的梅花枪下来,梁山县武术协会秘书长、梅花拳市级传承人冯建设气息平缓、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他已经五十多岁。在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武术协会举办的“国考”——武术段位制考试中,冯建设成功考取中国武术高段位“七段”。

  说起考试的经历,冯建设告诉记者,他在2007年已经进阶到“中段位”六段,按照规定在五年后申请七段的考试。“考试中有理论、答辩、规定的套路、自选一个梅花拳套路、对练等环节。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考核传承情况。要达到七段的标准,起码要招收入门的徒弟30人以上。”

  “各个种类的武术在技巧方面各有所长,在国家武术段位制的考试中基本上能得到量化。但想要达到高段位,必须对武术的传承有一定的贡献,这是难度最大的。”冯建设说。

  现在,冯建设门下的徒弟有1000多人,他的主要精力也投在了梅花拳的传承上。“我对老舍小说《断魂枪》的结局记忆犹新,武术断魂枪在主人公‘不传’的叹息中彻底消失。梅花拳是很注重武术道德和师门传承的,传下来的武术瑰宝不能在我们手中断了线。一门好的武术一定要传承下去。”冯建设说。

   武术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在上世纪80、90年代,梁山县有四十几家武校,学习武术风行一时。然而,现在仅存有武校十家左右,而且很多武校学生也不多。“从武校的招生就能看出来,现在的武术传承面临着困境。”李兴文介绍说,“社会在变化,学习武术的出路也是问题,所以现在学习武术的孩子少了很多。”

  刚从台湾考察回来的冯建设告诉记者,他在当地的见闻很受启发。台北市的野流小学,在政府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下以“舞龙舞狮”特色立校。“舞龙舞狮”是学生的体育必修课,由小学生组成的舞龙舞狮队伍也有模有样,经常去一些景区表演。

  “武术的传承还是要靠孩子的,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只有让他们了解武术、喜爱武术,武术才不至于断绝传承。”冯建设说,“可是要将武术发展到学校里就要面对一些困难了,现在体育总局支持武术进校园的政策与教育局不允许学校私自开课的政策还存在着矛盾,而且学校、老师、家长会出于安全、学业等考虑而不支持武术进校园。”

  “好在现在很多学校和家长都意识到了武术强身健体的巨大功用,开始鼓励孩子学习武术。我们梅花拳也在积极与几所小学接触,希望能够成为体育课的一部分。把武术的传承从娃娃抓起。”冯建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