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老家又怕挣不到钱?山东政策发力为城归们谋福利
这两天,两则事关山东“城归”们的新闻引人注意。
一则是山东省新增了7个县区试点全国返乡创业,分别是沂源、汶上、新泰、沂南、庆云、滨州市滨城区和曹县。目前全省已有16个县进入国家试点范围。国家将通过返乡创业基地贷款、企业贷款等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对试点地区予以支持,省里的相关返乡创业政策也将重点向试点地区倾斜。
另一则是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真金白银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具体措施包括: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可申请最高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且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正常经营并在创办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按规定给予不低于1.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等。
“城归”是群什么人
这两则新闻,都指向了一类人群——“城归”。
和高大上的“海归”相比,“城归”这个名词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指的是在城市打拼后返乡创业的人。近几年,这股返乡创业的“逆流”日趋火热,正是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松动、农村经济开始振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表现。也是在城市掀起热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乡土中国的另一种表达和释放。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对人才的渴求不仅在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城市有效,在一度被调侃为“三八六一九九”(妇女儿童老人)的农村地区,其实更为迫切。农民住上楼房并不等于完成城镇化,也不等于过上美好生活。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能挣钱、逐步能致富,才是农村发展的硬道理。而过去农民要想腰包鼓起来,大多都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钱是比种地挣得多了,但乡愁却挥之不去。被动成为人才洼地的农村,不得不靠外出务工反哺,本地的“造血”能力依旧不足。
记者前不久到东营垦利县一处黄河滩区迁建后的新区采访,原本挤在房台村的乡亲们住进了农村新型社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乡亲们还在感慨,村里没有二三产业和企业,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主要还是靠打工和种地。他们都盼着多涌现一些“致富带头人”尤其是返乡能人,利用自己的经验、资金和资源,牵头村民增收致富。
其中最早实现转型、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村庄,打算把村庄打造为集垂钓温泉采摘娱乐休闲农家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6年成立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村主任正当盛年,之前在外创业有成,他选择了返乡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带头人”领着乡亲们创业创新的例子。
从“凤栖梧”到“燕归来”
从前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今是“燕归来”。这股返乡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根据农业部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及项目创意大赛新闻通气会,目前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其中农民工480万。在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企业中,80%以上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项目,54%运用了网络等现代手段。
可以说,这一波农民工返乡热潮的出现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既有农民工群体结构的变化,也有时代大趋势的影响。多年在城市打工积累的人力、技术和资金优势,可以与家乡的资源进行对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也可以不再忍受漂泊异地的家庭分离之苦。
一周前,记者在济南火车站偶遇一位正要坐火车上北京的肥城农民工老冉。今年43岁的老冉在外打工多年。和记者聊起国家大事、民生变化,老冉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足可见平时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关注和思考。老冉说,十九大报告他最关注的就是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怎么搞。”他认为农村要想富,村里得有项目、有企业、有产业,比如特色养殖种植、深加工等。老家有大山,老冉计划再多打几年工,攒点钱就回老家,带着乡亲一块搞果树栽培和种植,“我从农村来,还要回农村去。”
老冉的话很实在,想法很清晰,也有可操作性。像老冉这样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有多少?根据山东省人社厅和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二季度农民工检测报告,目前山东农民工有2420万人,占总人口接近1/4,更占到全国农民工总量的8.6%。其中出省打工的农民工不多,只有160万人;在本乡镇打工的占近60%;而在外出的农民工中,八成以上是省内就业。可见山东人格外“恋家”。当然,现实的基础是,山东本土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化进程化,不少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向好,农民工才能大多在本省就被“消化”。
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占55.5%,30岁及以下占22.8%,整体趋向“老化”。
返乡创业要“补短板”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能只靠建设家乡的热忱,同样伴随着风险和问题。家庭积蓄有限、市场经验缺乏、抗风险能力不足……小企业应对大市场,不会因为农民工身份而变得容易,反而可能更为艰难。用地难、融资难、技术提升缓慢、人力资源短缺等因素,也是制约发展的短板。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简化市场准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各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上,同为“民工大省”的河南这两年成绩不斐。2917万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已达到81.42万人,中青年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中坚力量。今年5月,河南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共同发布《财政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条政策措施》,真金白银补贴农民工返乡创业,比如,参加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可得到2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各种补贴;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利用专利权、林权等不动产抵押融资发生的贷款利息等相关费用,给予20%的补贴,等。
山东政策发力为“城归”们谋福利
山东这两年也开始发力,借助国家返乡创业试点的政策“大礼包”为返乡创业的“城归”们谋福利。近日,山东沂源、汶上、新泰、沂南、庆云、滨州市滨城区、曹县等7县区近日入选第三批全国支持农民工等返乡创业试点名单。至此,山东进入国家试点范围区县达16个。按照要求,相关部门将通过多项金融政策对试点地区予以支持。据初步统计,2016年郓城、武城、平度等9个第一、第二批试点地区新增返乡创业人员36000余人,带动其他人员就业6万余人。
山东近日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且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正常经营并在创办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按规定给予不低于1.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除实施创业补贴政策外,意见还在优化市场准入制度、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用地用电政策等方面,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据山东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孙明河介绍,近年来,山东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呈现出人数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宽、起点越来越高、成效越来越好的局面。但是,经过调研发现,返乡下乡人员回到农村创业创新时碰到的最主要难题就是做什么项目和如何去做。孙明河说,意见在支持发展领域、发展模式等方面给予广大返乡下乡人员以指引,也就是说照着这个方向去做,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但是,具体选择什么产业、怎么进行经营,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个事情办好。据了解,意见支持对象包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的返乡下乡人员。其中,重点支持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的返乡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有意愿、有能力下乡的城镇科技人员等。
以“劳务大市”菏泽为例,常年在外就业创业人士达160万人。两年多来,菏泽共吸引7.5万名菏泽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就业,带动21.5万人就业,返乡创业正成为推动菏泽经济赶超的重要新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