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国内首家戒网瘾基地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郑天虹、仇逸)为了上网打游戏,来自河北13岁男孩小孙偷偷卖家里的东西,还和几个“哥们”在小学门口进行抢劫。他说:“我天天旷课,和两个哥们一起玩,我开始也想将来怎么办,能变成什么样?后来就不想了。”
2004年成立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以下简称“基地”),10余年来共接收“网瘾少年”7000余人,咨询5万余人次。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60余人,他们来之前普遍有逃学、休学情况,其中少部分混迹社会流连网吧,大部分则终日在家上网。
来到北京大兴地区亿发工业园66号北京计算机专修学院,红色大门常年紧闭。院内供基地使用的有4栋矮层建筑,分别为教学及学员住宿楼、家长住宿楼、办公楼和食堂。
走进两层的教学楼,一楼有8间心理咨询室及团队心理咨询室,二楼为学员住宿区,有8人间及12人间,二楼与一楼的楼梯处安置有铁栏杆门,被常年锁死。
北京军区总 医院 成瘾医学中心主任、基地主任陶然介绍说,因为学生大多是被父母骗来戒治的,刚到基地时普遍有暴力倾向,“宿舍玻璃三两天就弄碎一块,卫生间的瓷砖,小便器都碎过,原来房间的木头柜子,都被学生踹烂了,现在统一买的塑料箱子给他们使用。”学生为全封闭管理,不能携带任何电子产品。
“网瘾少年”的讲述令人震惊。“有一次玩游戏,在电脑前坐了3天两夜,没休息过,除了上厕所,吃泡面,就是玩各种游戏,玩累了一个又换一个,玩各种游戏。玩得太厉害了,连话都不会说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晃。”自愿来到基地的河北张家口17岁少年李亮(化名)说,自己初三时开始沉迷游戏,不能自拔,读高中后连续换了两所高中、一所职业高中都以休学收场。“我当时就完全和世界脱节了,不和别人说话,就是玩电脑。后来又得了抑郁症,才来到基地的。”
“有人说父母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戒网瘾学校?好像很严苛,因为我们父母实在是没有任何办法了。我半夜经常到网吧去找孩子,全县城的网吧我都知道在哪儿。当时心情特别绝望,都不想活了。”在基地陪同16岁儿子治疗的山西家长王女士说。
“过去是16——18岁的初高中生比较多,现在来的最小有11岁的。过去来的大城市孩子多,现在小县城的孩子很多,说明网游覆盖的广度深度都在拓展。”陶然说,近年来所接收患者呈现低龄化重症化特征,令人担忧。
早6点起床,洗漱、跑操、早餐后是各种团体及个体心理课程治疗;下午是拓展训练、体能训练等;晚上看新闻、阅读与日记、一周点评;周末安排文体活动、整理内务及休息……这是学院在基地一周的基本日程。
此外,目前基地内还有30余名家长参与戒疗。“前些年我们是不让家长陪同的,不好管理,也怕影响疗效。后来发现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需要改变,现在每天上下午都有心理医生给家长安排课程、活动,一个是让家长能积极参与、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再一个是让家长能发现并纠正自身的问题。”
陶然表示,当前“戒网”需求巨大,而相关机构良莠不齐缺乏监管,一些机构通过“魔鬼训练”“关禁闭”等强制方法断网,一些机构甚至出现体罚殴打致人死亡等恶性事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规范清理戒治机构,深层次挖掘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个人根源、家庭根源、社会根源等原因,积极开展青少年网瘾预防及收治,更好救助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
原标题【 探访国内首家戒网瘾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