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济南海绵城市建设

01.06.2015  09:51

  建设中的旅游路东段和凤凰路北段,已打造出“海绵道路”样板段。相比于原来雨水落地后直接变成地表径流排走,现在则可通过各个“海绵部件”,让雨水充分渗入地下。

  28日,记者在旅游路东段一饱眼福。位于旅游路与小汉峪沟交界处以东约230米路段南半幅,就有一“海绵道路”样板段。项目部技术人员舀了一瓢清水泼洒在新建成的人行道路面上,不到1秒钟水分就全部通过透水混凝土的孔隙渗了下去,完全未形成地表径流,就像全部被“喝掉”了一样。技术人员介绍,旅游路东段要打造自由式人行道的路段约为1.2公里,将全部采用这种透水式路面。

  记者注意到,这段道路地势南高北低,为阻隔南侧缓坡流下来的雨水直接冲上人行道,缓坡与人行道之间采用了一种“高个”路沿石,它的“个头”为50厘米高,比一般路沿石高20厘米。“挡住的雨水能通过外侧花坛直接下渗。”技术人员说,“高个”路沿石是为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门开发定制的新产品,也是首次运用在实际道路改造中。

  凤凰路北段“海绵道路”样板段位于万象新天小区附近道路西侧,人行道外侧绿化带中分布着两条浅沟,称为“植草沟”。技术人员介绍,植草沟本身就有聚水和下渗功能,当降雨较大或高坡绿地渗透饱和的情况下,来不及下渗的雨水会顺坡汇入植草沟,水流借助南北地势高差,流向下游的下凹绿地。记者看到,在下凹绿地处,有一片芦苇。“这一区域是用于蓄水的,既能起到渗水作用,又形成了‘旱地绿洲’景观。”技术人员说。下凹绿地处还将设置溢流井,高出一定水位后,多余的雨水会通过溢流口进入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排走。此外,凤凰路北段快车道外侧,每隔10米左右就会安装2块齿状路沿石,让快车道径流能通过这些锯齿流入绿地。

网络编辑: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