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澄清疫苗接种误区 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经济有效
近年来,疫苗一直是家长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疫苗的误区、谣言传播速度很快。昨天,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专家对网络上流传的疫苗误区进行解释,专家表示,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的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通过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迅速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人群发病风险。
误区一 不按照预约时间接种疫苗,没关系?
疾控专家:接种疫苗的原则是不能提前,可以推迟。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以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如乙肝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需要完成多剂次接种才能使儿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所以家长们尽量按照医生预约的时间,按照程序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
误区二 进口疫苗比国产疫苗更安全、更有效?
疾控专家:我国上市的所有疫苗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均得到证实。接种何种疫苗,家长可按照需求自行选择。
误区三 接种疫苗后立即带宝宝离开?
疾控专家:有的家长认为医院人太多,或是因为请假带宝宝接种疫苗,在宝宝接种后立即离开,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其实接种疫苗后必须留观30分钟,察知宝宝有无不适,回家后继续加强观察,接种后应适当休息,多饮温开水,并注意接种局部的清洁。
误区四 疫苗的副作用很可怕?
疾控专家:疫苗非常安全。免疫规划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其安全性历来受到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今年,本市还将投入近900万元,用于疫苗信息全程追踪等免疫规划信息工作,确保疫苗安全性。
疫苗的大多数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出现严重健康事件的情况极为罕见,并且会得到细致的监测和调查。疫苗预防疾病所带来的益处也远远大于其风险。没有疫苗,会出现更多的伤害和死亡。
误区五 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免疫更好?
疾控专家: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误区六 改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就能远离疾病吗?
疾控专家:如果停止免疫接种计划,通过接种所预防的疾病会卷土重来。虽然改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使用洁净饮用水能使人们远离传染病,但无论环境多么清洁,许多传染病依然能够传播。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疾病,如脊灰和麻疹,会很快重新出现。
误区七 接种疫苗后就不发病了?
疾控专家: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护率,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不产生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另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已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仍会发病,这就属于偶合发病。
相关新闻
主任医师就诊人次减少近两成
本报讯(记者 刘欢)昨天,市卫计委公布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启动两周来的整体情况,其中医疗机构主任医师就诊人次减少近两成,一些普通病和常见病逐步分流至基层医疗机构。
本市对二、三级医疗机构的门诊量监测表明,两周来三级医院总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3%,二级医院总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8%。一级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3%。
4月8日至23日,监测单位主任医师就诊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9.74%, 副主任医师就诊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62%。一些普通病和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符合分级诊疗制度的导向。
监测单位中的部分三级医院两周以来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为7.03天,与今年3月(8.12天)相比减少1.09天,显示出部分医院有加快床位周转提高效率的良好迹象。
此外,三级医院的门急诊次均药费为229.7元,按可比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1.1%;二级医院的门急诊次均药费为171.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6.6%。
出院例均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3.91%,出院例均药费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6.41%。其中,三级医院的出院例均药费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6.7%,二级医院的出院例均药费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7.5%。
监测单位药占比为36.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8个百分点。三级医院药占比由40.8%下降到34.9%,二级医院由47.6%下降到41.6%。市卫计委表示,由此可见,本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已不复存在。